……
但事情进展出乎意料得快,
次日一大早。老朱就召开朝会了。
奉天殿上,
老朱拿着玉如意,一边挠痒痒,一边踱来踱去,一副心不在焉的姿态。但谁都看得出来:他已经把所有事情都交给胡惟庸了。
这时,
胡惟庸已经念完了苏州都指挥使蔡本的奏章,然后注意扫视群臣,最后停在了汪广洋身上。
“各位,这篇《郡治上梁文》你们都听到了吧?咱没什么学问,也不知道什么叫‘龙盘虎踞’,什么叫‘龙虎战斗’?也不知道什么叫‘昔张吴王’?呵呵……厉害啊,厉害……如此高才,胡某佩服啊……”
啊?
这?
这明摆着是捕风捉影了啊。
群臣一看胡惟庸一脸痞子样,说出来的话又是恶毒无比,个个都吓得后背发凉。
这时,
胡惟庸又念起了诗——
郡治新还旧观雄,文梁高举跨晴空。
南山久养干云气,东海初生贯日虹。
欲与龙庭宣化远,还开燕寝赋诗工。
大材今作黄堂用,民庶多归广庇中。
哈哈,
“太壮观了!王气充沛!好诗,好诗啊!”
胡惟庸大赞好诗,一边得意洋洋地大笑,显然是暗藏杀机,所有人更是面无人色。
大家偷偷看老朱,只见他踱来踱去,一边挠着痒痒,像是事不关己一样,脸上还带着一丝诡异的笑容。
这时,
汪广洋已经猜到了——
胡惟庸准备用名士高启的诗文来掀起大案,打击江南士绅!
这要是不挡回去,退朝后立刻就会被江南打死的。
“胡大人!这只不过是一篇寻常文章而已!这位高启先生,也早已隐居多年,不问世事!写此文也是数年之前了,不知道胡大人要作何文章?”
哦?
呵呵,
胡惟庸笑了笑:
“那么,胡某请问汪相国,昔张吴王是什么意思?这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朝前身即为吴王!但却是朱吴王!这个高启,在洪武年间重提张吴王,是何居心?”
“那不过是文章而已!”
汪广洋也差点跳起来。
嚯嚯?
胡惟庸见他硬顶,又加码了:
“要是寻常文章,自然无需理会!可这是苏州府衙的上梁文!苏州府衙又被你们搬到了哪里?你们啊……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把苏州府衙搬到了张士诚王宫的旧址,又写文赞叹龙盘虎踞!又说什么张吴王?你还说寻常文章?”
啊?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