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和覃飞两人出发上路后,反正时间不急,两人在路上一边说话,一边慢悠悠的行驶,回到东莞是当天下午的三点。
到达公司之后,一凡要覃飞先去她爸办公室报个平安,告诉他两人已顺利到达,顺便把从家中带来的绿茶送给他,一凡则是给妻子去了电话,说一声已经到了。
自己带了些土特产,晚上吃过饭之后,准备去陶叔家坐坐,顺便把带来的东西给他。
一凡家土特产很多,比如黄菌、茶叶、银鱼、石鱼,特别是银鱼和石鱼。
这两种鱼养殖环境很苛刻,水质要求要特别好,两种鱼都很小,象银鱼,全身白色,只有牙签那么大,石鱼更小,家乡人俗称它为松针鱼,就是小如松针,这两种鱼如果刚刚起水,用来做汤,鲜美无比。
来到陶叔家时已经是晚上七点,陶叔还没有回家,家中只有陶婶和陶晶在,她们说,陶叔晚上有应酬,会晚些回来。
陶晶见到一凡相当高兴,就象妹妹很久没见哥哥一样,双手环绕一凡的脖子,在一凡的身上撒起了娇,陶婶看到她这样,在旁边笑她没大没小,也不看看年龄,这么大了,要懂得分寸,但心里却是很高兴地。
闹了几分钟后,一凡放下手中的礼物,陶晶看到有银鱼,便跟她夸赞起这种鱼来,对陶婶说:“妈,你真还没喝过这么美味的汤,上次在一凡哥家我就喝过艳青嫂子做的银鱼汤,真的太好吃了,下次要带个车载冰箱去,带回些让你尝尝。”
一凡听到陶晶那种夸张的语言觉得有些好笑,说:“下次带你和妈一起去我家,让陶婶尝尝家里的山珍河鲜。”
陶晶说:“一凡哥,我都认你哥了,干脆我妈认你为义子吧,以后我们就是亲兄妹了。”
一凡说:“那好呀,我在广东也有父母,那不是很幸福的事!”
“那你还不快快改口叫妈。”陶晶拉着一凡的手,左右摇摆,又在一凡身上撒起了娇。
陶婶听到陶晶调皮的话,高兴得合不拢嘴,说:“一凡,快叫妈!”
一凡面对陶婶,鞠了一躬,叫了一声:“干妈!”
陶晶说:“那不算,要叫妈才行。”
一凡觉得自己从小就没亲妈,虽然自己亲妈天天在服侍梁丽雅母子俩,但真正拥有亲妈的感觉还没有找到,便又鞠了一躬叫了陶婶一声“妈。”
陶婶高兴地擦眼泪,一凡把她抱在怀里,又叫了一声“妈”,陶婶连连应了两声“呃”。
一凡用手帮陶婶擦拭她脸上的泪水。
三人在客厅里坐了有一个多小时,陶叔开车回来了,刚一进门,陶晶就上前去帮陶叔提包,挽着陶叔的手说:“爸,一凡哥认了妈叫妈,也该认你作爸了。\"
一凡站起来,陶叔说:“一凡来啦,坐,坐。”
陶晶真不知大小,说:“哥,还不叫爸。”
一凡觉得既然认了陶婶做妈,再认陶叔为爸也亏不到哪儿去,也就随陶晶的意叫了陶叔一声“爸”。
陶叔被这突然的一声“爸”弄得有点尴尬忘了答话,一会儿之后才应了一声“呃”。
一凡倒了一杯茶给陶叔,四人坐在客厅又聊起了天。
陶叔说:“一凡,过几天我带你去一个朋友家,帮忙看看我朋友老婆的腿,前不久因车祸受了伤,出院之后就一直下肢瘫痪,在医院治了几个月,现在仍然站不起来。”
一凡说:“既然是爸的朋友,就听你的,你安排好时间就行,没有特殊的事,我都有空。”
陶晶说:“爸,到时我也陪哥去,我喜欢看他那手指发出来的金光。”
陶叔第一次听说一凡手指能发出金光,感到惊讶,因为给陶婶治病时,他都没在现场。
一凡见到陶叔惊讶的神情跟他解释说:“那是画的治病符篆,不足为奇。”
陶叔说:“一凡,我最近老是颈椎痛,你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一凡知道他常年坐在办公室,再加上年龄也不年轻了,有颈椎病也很正常,问他睡觉的时候手会不会麻木,还有坐久了之后,脚会不会有麻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