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竟然播放自己的曲子,这是一家很有品味的咖啡馆。
比赛风云,各怀心思
伦敦格兰披治二轮赛第二天。
坂本龙一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d 大调,获得 5008 万 2344 票,远超第一天洛杉矶爱乐乐团获得的 4119 万 7990 票。
对于连续四次获得第三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而言,这为其综合夺冠奠定了基础。
然而,柏林爱乐乐团尚未登台,局势仍不容乐观。
向来在比赛中屡获冠军和亚军的洛杉矶爱乐乐团也感受到了危机。
另一方面,自乐团大赛举办以来一直处于中下游的伦敦交响乐团,迫切渴望在家乡赛事中取得高分。
当然,乐团的理事们不得不顾及与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时期截然不同的成绩,以及赞助商们的态度。
“多内克指挥,再这样下去可不行。”
伦敦交响乐团的所有者保罗·珀斯对雷蒙·多内克发出警告。
“如果在这次格兰披治比赛中不能进入前三名,我们也只能另寻指挥了。”
指挥困境,初心难忘
“我知道了。”
接到理事们的最后通牒后,雷蒙·多内克径直走向他的办公室。
坐在桌前反复思索,不知不觉间太阳已落山。
疲惫的他正揉着眼睛,手机突然响了。
是儿子打来的。
- 爸爸!
“嗯,儿子。”
- 您什么时候回来?
儿子的声音中透露出对父亲的担忧。
自接手伦敦交响乐团以来,雷蒙·多内克一直操劳过度,日益消瘦,儿子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今天可能会晚些。”
- 那晚饭呢?
“我吃过了。你呢?”
- 我也吃了。您别太累了。
“好,儿子。别等我,先睡吧。”
通话结束后,雷蒙·多内克看着手机背景设置的儿子照片,微微露出笑容。
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即便患有难治之症,也从未失去笑容。
令人欣慰的是,他艰难地熬过了治疗期,如今像其他孩子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
因为曾许下绝不放弃希望的承诺,儿子也坚守着这个约定。
雷蒙·多内克重新振作起来。
伦敦交响乐团的财政正面临巨大危机。
自阿图罗·托斯卡尼尼离开后,乐团实现了财政独立,但收入却难以恢复。
追随托斯卡尼尼名气而来的赞助商数量大幅减少,仅存的那些人也对在乐团大赛中接连排名靠后的伦敦交响乐团持观望态度。
如今连理事们都发出了最后通牒,雷蒙·多内克所承受的压力难以言表。
然而,为了遵守与儿子的约定,也为了作为音乐家的成功,他绝不放弃。
他的面前放着一份古老的乐谱。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d 大调。
在困境中,他找到了自己首次以指挥身份登台时演奏的曲目。
这是音乐家雷蒙·多内克的起点。
在这个或许是最后一场演出的舞台上,为了画上圆满的句号而做出的选择。
古老的乐谱上留存着他年轻时记录的诸多笔记。
那是他的导师留下的话语,被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
正因对每一个细微的指示都未曾遗漏,仅仅看着乐谱,往昔的记忆便清晰如昨。
“轻一点。再轻一点。”
“是谁让你把音弹得模糊不清的!”
当时年轻气盛的指挥家的怒吼声至今仍在耳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