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我说的不准,那我就放弃所有家业,去给你当随从。”
“你得了吧,我可养不起你这个人!”
范仲淹只当张启说的是玩笑话,聊了半天之后,在张启的祝福下,离开了京城,去睦州上任。
废后诏书发布之后,郭皇后被强行赶出了宫。
按照赵祯的指示,她出了家,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道号清悟,永世不得入宫,不得还俗。
跟着一起倒霉的还有他的父亲郭允功,不仅剥夺了所有官职,还查出了上千万贯的家产。
这下赵祯有了足够的借口,虽然没有判处死罪,但郭家上下二百口人,全部发往西北地区或充军,或为奴,直到死亡。
自从废后这件事情以后,赵祯才算是真正的把皇位给坐稳了,再也没有人敢轻易的反驳他的意见。
公元1034年,赵祯改国号为景佑。
景祐意思是说神仙保佑君王基业,完全体现了赵祯自己的想法,不必再迎合别人。
可上天总是不随人愿,该年范仲淹调任知苏州。
范仲淹来到苏州,延续了他一贯的作风,打算在苏州兴建学堂。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一直以来是江南富庶之地,当地富商对于范仲淹要兴建学堂的想法也是大力支持。
就在大家准备妥当之际,一场水灾,让苏州陷入了困境。
连绵的大雨,不仅让太湖水位迅速蹿高,也影响着阳澄湖。
为了解决水灾,范仲淹千方百计地寻找治水的有效方法,并想尽办法请求朝廷支持实施。
范仲淹经过考察得知,苏州四周低平,十分之二三都是湖泊,包括太湖,金鸡湖,阳澄湖,独墅湖,石湖等。
太湖等湖泊收纳数州郡之水,但只有一条下泄入海的通道,那就是吴淞江。
而当时太湖上游五堰被毁,年久失修,水量急增。
苏州地区一旦遇到连续的暴雨,就会使得湖泊里的水泛滥横溢。
吴淞江又因其主干道下游淤塞而导致洪水下泄不畅,泛滥成灾,从而淹没低洼处的各个州县城乡。
范仲淹向朝廷谏言,先要将吴淞江的水进行泄洪,引入大海之中,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苏州的水灾问题。
对于范仲淹的治水主张,朝廷有很多质疑、甚至是反对的声音,吕夷简以“沙因潮至,数年复塞,重劳民力,大费军食”为由阻挠。
宰相吕夷简等认为朝廷财政紧缺,西边又有西夏李元昊虎视眈眈,边防开支太大,范仲淹这样做是劳民伤财、无功而返,就想办法阻挠。
赵祯也因为吕夷简前后帮助自己有功,而采纳了他的意见。
就在范仲淹一筹莫展的时候,小牙子拿出了之前张启存放在他这里的几万贯。
范仲淹起初以为小牙子在说谎,在向张启求证之后,也是感慨万千。
“都说当官好,可有时候当了官才知道,很多时候也会被一文钱给难倒。”
看着面前的几万贯交子票,范仲淹已然是愁眉不展。
“老爷,这几万贯虽然有些杯水车薪,但至少可以快速的修复东边的河堤,能保一块是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