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朝廷连年增发交子票不是一件好事情,经济是带动了不少,可这也使得部分物品的物价也上涨了。
看似百姓赚的钱更多,实则实际购买力反而在下降。
起初发行交子票的本意是为了使贸易结算更加方便,但随着市面上的交子票数量越来越多。
无论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觉得使用交子票简直是太方便了。
以至于每个人出门都会随身带着不少的交子票,随时随地的消费。
交子票的过渡使用,也使得老百姓手里根本存不住钱。
这一点张启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别看张启现在也是有用不完的钱,可几乎全都是交子票,铜钱只有几万贯。
“哈哈,张启老弟,这个你真是无需担心,交子票的背后是朝廷,区区几千万贯还不至于兑换不出来。”
“王公子,话是这么说,可刚才你也说了,朝廷去年的税收已经接近一万万贯,可最后的存款不也只留下了一千万贯么?若是发生集中兑换事件,朝廷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
王举正目前已经被交子票冲昏了头,虽然他也考虑过这个事情,可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之下,贸易流通如此健康,怎么会出现集中兑换的事情呢?
“张启老弟,你还是有些杞人忧天了!好了,我们不说这个事情了。我这次来是想跟你商量一些重要的事情。”
张启见王举正这般说辞,也就不继续讨论交子票的问题了。
“不知王公子这次又要做什么大买卖?”
“这不是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么?按照惯例朝廷要举行南郊大礼,这次圣上的意思是想大搞一番。”
张启对南郊大礼也不陌生了,每年过年前,朝廷都要在京畿地区郊外举行的重要祭祀,以祈求国家来年的安定和丰收。
“大搞一番?合着又要让我出钱呗?”
张启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王举正这话里的意思,看来自己有钱之后,被盯上了。
“张启老弟,我是这么想的。”
根据王举正的讲述,南郊大礼过后,朝廷要对全国的士兵们进行赏赐。
赏赐多以物品为主,原本采购物品的事情是三司的事,可朝廷为了节省开支,避免出现贪腐问题。
朝廷将此次的采购权分别交给了王举正和刘太后掌控的财团,让他们分别负责南北两地士兵的赏赐物品采购。
“这算哪门子好事?我出钱帮朝廷挣脸面?”
“你别急啊,听我把话说完。”
王举正接着解释了起来:
“购买的物品先由我们进行垫资,并给出一个合理的采购总额,若是朝廷觉得没问题,会分批返还这笔钱。”
“要是朝廷赖账怎么办?或者朝廷觉得我们的价格贵了呢?”
张启太清楚这一套了,很多时候这种钱是要不回来的。
“呵呵,一般不会的。毕竟如果由民间进行采购,那价格肯定会比宫里直接采购至少要低五成;只要我们把控好这个范围,朝廷不会赖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