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官员心里犯嘀咕:“这任务可不好办,要推荐迁都地点,还得详细对比。”
“这要是写得不好,会不会还是会触怒皇太孙?”
“我得好好想想,可不能掉以轻心。”
“金陵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要找出能与之对比的地方谈何容易。”
“而且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复杂性,这可真是个烫手山芋。”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担忧,眼神中带着不安。
不过,在短暂的惊愕之后,他们仔细一想,又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下朝后,朱允熥来到朱元璋这边。
朱元璋的书房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籍。
朱元璋正坐在书桌后的太师椅上,手中拿着一本古籍,看得津津有味。
朱允熥恭敬地行礼后,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布置的任务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到朱允熥的办法后,先是一愣,眼睛微微睁大,像是听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随后,他便大笑起来,他放下手中的古籍,站起身来,看着朱允熥,眼神中满是赞许。
“大孙,你这个办法甚是巧妙。”
“让官员们能够充分思考迁都之事,又避免了他们因为害怕而不敢发言的情况。”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点头,他的胡须随着点头的动作轻轻晃动。
朱允熥微微欠身,谦逊地说:“皇爷爷过奖了,孙儿只是想让官员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迁都之事的讨论中来,毕竟这是关系到大明国运的大事,需要集思广益。”
他的表情诚恳,眼神中透着对朱元璋的敬重。
朱元璋微笑着说:“嗯,你能如此考虑,实在是大明之福。”
“希望官员们能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在京城的各个角落,官员们都在为朱允熥布置的任务而忙碌着。
他们认真思考着各个古城与金陵之间的优缺点,彼此之间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那些认为北平适合作为迁都地点的官员们聚在一处静谧的庭院中讨论着。
其中一位到过北平的官员率先打破了庭院中的宁静。
他清了清嗓子,眼神中透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说道:“我觉得北平甚是合适。”
“诸位大人且听我细细道来,北平地势雄伟壮阔,北倚群山。”
“山脉高耸入云,山峰险峻,实乃天然的绝佳屏障。”
“外敌若想入侵,必先翻山越岭,这等艰难险阻,足以让敌军望而却步,从而保我大明江山安稳无虞。”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山脉的走势。
另一位官员紧接着点头称是,他沉稳地说道:“兄台所言极是。”
“北平的交通亦是十分便利,道路宽阔平坦。”
“向北可直达边境,直指北方大地,向南则能顺畅地通往中原大地。”
“这对于我大明的军事调动和物资运输而言,无疑是巨大的优势。”
他的声音充满自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