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允熥的决心不可动摇。他派遣的官员们迅速抵达各地村落。
在一个普通的村落,村民们好奇地看着一群身着官服的人走进村子。
为首的官员站在村子的空地上,他身姿挺拔,官服整洁而威严。
他清了清嗓子,那声音清脆而响亮,在安静的村子里回荡。
他大声说道:“村民们,陛下圣恩,自今日起,朝廷将直接管理村落事务,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公正的治理,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安稳富足。”
“朝廷会兴修水利,让农田灌溉更方便;会建立学堂,让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会整顿治安,让大家不再受到恶霸的欺压。”
村民们开始时有些不知所措,他们互相交换着疑惑的眼神。
但看到官员们和蔼的态度,逐渐放松下来。
一些村民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这听起来倒是件好事,但是真的能做到吗?”
“如果真的能像官员大人说的那样,那可真是太好了。”
“我们村子一直都缺水,要是能兴修水利,那庄稼肯定能长得更好。”
那些反对的乡绅们试图暗中捣乱。
他们教唆一些村民不要配合,还散播谣言说朝廷此举会增加赋税。
他们在村子的角落里偷偷地召集一些村民,小声地说着:“你们可别相信那些官员的话,朝廷这是要从你们身上榨取更多的钱财。”
“他们来了之后,你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但朱允熥早有准备,他让官员们深入村民家中,耐心解释政策,还拿出实际的福利措施。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理解并支持,那些反对的声音渐渐被淹没。
朱允熥的政权下放到村落的政策就这样强行推行了下去。
在民间,那些没当官的读书人听闻这个消息后,都很高兴。
在一个小小的书院里,一群年轻的读书人围坐在一起。
“诸君,这可是一件大好事。”
“没错,没错。乡绅们的宗族管理,往往看重的是家族利益,而非公正公平。”
“殿下此举,定能让基层治理更加清明。”
“我们读书之人,所求不过是学以致用,造福百姓。”
“如今这政权下放,那村落之中必定需要许多像我们这样的人去教导百姓,传播知识,推行王化。”
“这可是我们大展宏图的好时机。”
“我听闻有些乡绅,根本不重视教育,只想着自家的田地和财富。”
“现在好了,朝廷的政权到了村落,我们也能为教育出一份力了。”
……
朱允熥深刻地意识到农村的发展对于大明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他深知,仅仅推行政权下放到村落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他果断下令,让民间的这些读书人前往农村,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提高农村的整体水平。
为了选拔合适的人才,朱允熥也安排了考试和面试,地点就设立在金陵,并且全年随时都可以前来应考。
这一消息迅速在大明朝各地的读书人中传开。
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肃穆。
朱允熥的表情庄重而严肃。
他缓缓开口说道:“咱近日一直在深思,咱如今推行政权下放到村落,这仅仅是个开端。”
“农村要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知识的力量。”
“咱深知民间有众多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满腹经纶,才学出众。”
“若能将他们的才学带到农村,定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提高农村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