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柱接着说,“但身边的姑娘似乎也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
“要不然我们回那座大院子看看?”
雯丽一句话让何宇柱陷入深思。
其实,关于那个旧大院子的现状,何宇柱已有耳闻。
他与许大冒、梁拉娣、阎埠贵等老邻居关系尚好,虽然不常见面,但也偶尔联系。
易忠海和秦淮茹过得还算不错,而刘海中家的问题较严重,曾因儿子意外受伤住院,之后几个孩子也陆续离开了家。
至于阎解成一家相对和谐,每逢节假日总能看到他们全家团圆,但在老人赡养问题上各家的态度含糊其辞,只有账目记得一清二楚,显然继承了阎埠贵的优点。
许大冒和梁拉娣的生活也算不错,大多数孩子已经 工作,家里重新充满了活力,不再因缺少额外住所而烦恼(多亏了何宇柱提供的几间房)。
因此,许大冒似乎拥有某种幸运特质。
尽管目前一切都顺利,但何宇柱依然担心他未来可能面临的生意挑战。
想到这里,他迅速打消了这个念头:“算了吧,别再插手此事了,更何况文承的婚事不急。”
雯丽也意识到大院子的情况确实复杂且令人不悦,特别是易忠海一家的情形让她印象深刻。
她赞同道:“也是,不必急于一时。”
婚姻大事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耐心寻找合适的人选。
四合院:我的老婆是雯丽
正文卷 现在昌胜对何宇柱非常有帮助,但还不能参与决策。
这不是何宇柱有意限制,而是昌胜确实缺乏做出正确判断的经验,需要更多时间积累。
作为一个能够稳妥完成任务的人,昌胜已经足以令何宇柱满意。
徐静平和江为民约会时,大多数情况下由徐静平做决定,江为民对一切都无所谓。
徐静平似乎对此很适应,因为她父亲一贯随和,她早就习惯了这种相处方式,也能很容易接受江为民。
如今,徐静平更加明白了母亲的话,似乎这真的要实现了。
……
“何老板,许多电视台都想购买《西游记》的播放权。”
杨导演来访时说道,“他们找不到您,就来找我了。”
何宇柱笑道:“可以,找个时间我们可以详谈。”
自《西游记》首播后,观众反应异常热烈,重播需求居高不下,许多观众给电视台写信要求重播。
其他地区的电视台也都纷纷表达了播放的意愿。
“价格怎么谈?”
杨导演问道。
“价格自然是要商议的。
我承担了全部风险,现在到了回本的时候了。”
何宇柱说,“而且我也不缺广告支持,毕竟你们的电视台是全国性质的,电视还没普及得那么广泛。”
“所以,我在广告合作上并不感兴趣,更希望直接谈金钱交易,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功利,但这正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您的意思是……”
杨导演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此。
您已经在我们这里投资了两部大型电视剧,今年一定会播出一部,至于另一部年末是否播出还不确定,但其规模相当庞大。”
“的确,这两部剧的导演都不是一般人。”
何宇柱笑着说,“我听说可以用广告来换取投资,他们毫不避讳地增加了预算。”
“毕竟拍剧并非易事,特别是涉及大规模战争场景和众多演员。”
杨导演说,“所以,我想先召集各地方电视台,然后再由您和他们直接谈判如何?”
“没问题!”
何宇柱点头同意。
杨导演的这个决定是明智的,因为当时人们的观念还相对保守,何宇柱想高价出售播放权并不容易。
然而,他对此并不介意,如果谈不成合适的价位就不播,反正手握经典之作,将来总有电视台会找上门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电视台逐渐重视收视率时,必然会有大规模的播放需求,所以目前不播也无妨!
这样做不仅可以留给观众更多期待,等待将来价格上涨再播出也未尝不可。
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很快,各地电视台纷纷前往北京,与何宇柱展开谈判。
此时还没有“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