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受封吾卫将军。晋国公(王守一)与杜希望交换辖区,归京统管金吾卫。
京城,太原王氏权力维护平衡无持续扩大。
开元三年九月,姚崇退宰辅,宋璟上宰辅,进一步推进盛世繁荣。李隆基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接谏。
黔南道经济进一步开发,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翻上翻。
前后不到半年,李隆基将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土地收入了大唐的版图,统一了北方边境。
开元三年十一月,李隆基放手政治与王菱,王菱持朱砂批改,受谏官劝诫。
李隆基慵懒地靠在王菱的肩膀上,他的手臂轻轻环在王菱那纤细的腰肢上。
他轻声说道:“皇后啊,那些谏官可真是不知趣,竟然上书批评您独得朕的宠爱呢。”
王菱听闻,似笑非笑地用朱砂笔轻点李隆基的额头。
她声音里带着几分调侃:“陛下,这独宠二字,放到武妃娘娘身上岂不是更为合适?陛下心中难道不是这般想法吗?”
李隆基一听这话,面色微微一变,那原本惬意的神情瞬间消失不见。
他缓缓放开环着王菱腰肢的手臂,站直身子,冷哼一声,甩袖便走。
自此之后,王菱开始接手批改奏折的事务。
那堆积如山的奏折在她的案几上摆放着,她每日坐在书桌前,仔细地审阅着每一份奏折,时而蹙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
而李隆基呢,没了奏折的烦扰,仿佛找回了高宗在世时的逍遥乐趣。
他沉浸在乐曲的创作之中,在那丝竹管弦之音里找寻着自己的快乐,仿佛朝堂之事已与他无关。
开元四年一月,武落衡再次受孕,受封惠字。
王菱破皇甫德仪局,打压皇甫一族。这一行为激怒宋璟一党
宋璟敢犯颜进谏,为李隆基所敬惮,虽不合意,也勉强采纳。
王菱退居幕后,但李隆基处理政务在旁代为书写。
蓬莱殿内,烛火摇曳,灯光将整个大殿映照得通明透亮。
王菱手持长剑,身姿婀娜却透着一股决然之气,剑刃轻轻划过李隆基的衣袍,衣料被划开一道细微的口子,发出轻微的“嘶啦”声。
李隆基却并未有丝毫闪躲,反而伸手紧紧握住王菱的手,他的眼眸深邃而炽热,呼吸略微急促,轻声问道:“皇后娘娘,如此行事,可解气否?”
王菱嘴角勾起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她缓缓将剑丢到一旁,那长剑与地面的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的手顺势摸向李隆基那紧实的腹肌,纤细的指甲轻轻滑过,感受着那肌肉的纹理,硬梗之中又透着一种别样的柔韧,“你就不怕被陛下发现吗?”
李隆基嘴角上扬,反问道:“皇后娘娘,难道是怕了吗?”
话音未落,王菱猛地倾身向前,主动亲了上去。
她这般主动的举动让李隆基心头一震,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他瞬间泛起……
李隆基顺势牵起王菱的手,将她的手缓缓放在身体的某个节点上,那是一种独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秘密。
王菱则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李隆基的脸,似是在探索着什么。
王菱深知要想在这后宫之中牢牢抓住李隆基的宠爱,就要在床笫之事上更合他的心意一些。
于是,她总是巧妙地利用各种方式,让李隆基对她宠爱有加,爱不释手。
开元四年五月,国子监爆发动乱,巡逻军指挥,当街打死三人,打伤十七人。波动进一步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