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同考官只能在一旁冷哼了一声,转身离去。
这场考试结束后,姜孟川依旧提前交卷,没有丝毫的犹豫,仿佛早就已经轻车熟路一般。
尤其是当赵琦翻阅姜孟川的第三场答卷时,心中更是不由得连连叹服。
“此策论不仅切中时弊,更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解决之道。”
“尤其是这计数法,若能推广,恐怕能造福万民。”
“此子,堪称奇才!”
赵琦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心中的激动不言而喻。
对他来说,担任这次会试的主考官,仿佛是见证了文曲星降世一般的契机。
“此等策论,放眼全场,怕是无人能及。”
一旁的副考官也反复翻看着姜孟川的卷子,说不出半分反驳的话来。
赵琦略作沉思,低声说道:“姜孟川,必然是本次院试的头名。”
尽管有些考官仍对姜孟川的提前交卷有所怀疑,但赵琦一句话定下了基调。
以文定名,以才服众。
无论学子是否提前交卷,只要才学出众,便应当以公正对待。
随着三场考试正式结束,所有的考卷都被糊上了名字,收走进行正式评审。
负责评审考卷的,除了这些负责监考的主考官和副考官们,还有旁的一些翰林学士。
一张试卷至少要有三人评读,来保证排名的公平公正。
好不容易结束了会试的姜孟川,此时也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家门。
一股熟悉的饭香扑鼻而来,院子里挂着几盏暖黄色的灯笼,如此温馨的场面,使得他眼神中流露出些许暖意。
堂屋内,苏老爷子正和苏绾下着棋,两人有说有笑。
看到姜孟川进门,苏绾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棋子,快步迎上前:“孟川,今日最后一场考试,可累坏了吧?”
姜孟川闻言笑着摇摇头,将外袍脱下搁在一旁,微微颔首开口说道:“倒是没有累,只不过有些意外,这次的会试居然押中了不少考题。”
“多亏了当初周老爷子与我探讨过的问题,我答起来轻车熟路。”
随着姜孟川话音的落下,苏绾听得一愣,忍不住睁大了眼:“周老爷子?”
“你是说……当初他提的问题和考题一样?”
姜孟川点了点头,语气中透着几分庆幸和感慨:“是啊。”
“还记得当时他总喜欢出些刁钻的问题考我,比如粮储如何优化,或者官吏廉正如何施行。”
“没想到考题居然与那些问题有几分相似。”
“就好比说这次的‘论粮储与民生之策’,我写起来竟然不觉得困难,反倒好像在答周老爷子的问话。”
说到最后,他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轻松的意味。
不得不说,一旦转换一下思考角度,反倒是没了不少心理负担。
苏老爷子听到这里,顿时哈哈大笑起来,须发抖动,语气中带着几分豪爽:“好好好,果真是这样!”
“那我这两日就不去气周老头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