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膳后,苏仟柔和沐瑾琛来到正屋,里面聚集了许多人,全是庄子上的佃户。
“小姐”。
“小姐来了”。
“各位坐吧,不必站着”。
“小姐客气了,我们站着就好”。
“是啊,我们身上脏,别把椅子也弄脏了”。
“对,我们站着就行”。
苏仟柔也没有勉强,走过去坐下,然后又说:“想来你们应该知道我找你们来是为了什么”。
“知道,孩子们都跟我们说了,小姐想让他们读书”。
“既然你们都知道了,那你们有什么想法”。
“不瞒小姐,我们也想让他们读书,但是,我们没钱,家里人口多,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供他们读书”。
“是啊”。
“不用你们花钱,我这个学校就是专门为穷苦人家的孩子办的,但是,我这个学校和私塾不一样,私塾是为了参加科举,走仕途,而我这个是为了让孩子们识字,同时学习几门手艺,将来不至于饿肚子”。
此话一出,佃户们纷纷议论起来。
苏仟柔也没拦着,随他们讨论。
沐瑾琛递给她一杯茶。
苏仟柔接过,饮了一口,方才问:“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小姐确定不用钱”。
“确定,而且不只是小天他们,就算是小天他们的弟弟妹妹将来到了五岁,亦可送到学院”。
“小姐高义”。
“谢小姐”。
“你们这是同意了”。
“能读书,自然是好的,况且还能学到手艺,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我们当然同意”。
“是啊,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就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同意”。
“那可说好了,四月十八,你们一定要送他们到学院去”。
“那个……小姐,能不能让小翠的哥哥去读书,至于小翠就算了,她一个女娃,读再多的书也没用,还不如在家里干活”。
“是啊,哪有女娃读书的”。
“女娃怎么了,女娃就不能读书了吗,谁规定的”。
“不是说女娃不能读书,而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女娃读书没用”。
“没用不说,还耽误事”。
“就是,她们去读书了,家里的活谁来做”。
“难道在你们的眼里,女儿就是用来干活的吗”。
几人这才没有说话,但是并不觉得自己说的有错。
苏仟柔也知道,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观念,想要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故而只能想慢慢办法,于是说:“齐叔,你先带他们下去登记,把孩子的名字和年纪写下来,我好安排”。
“是,小姐”。
然后,一群人走了出去,屋里瞬间变得空旷许多。
苏仟柔深深叹了一口气。
“别烦心了,如今即便是世家,都依然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何况是乡野农村”。
“我知道,但是,总要有人做出改变不是,不然,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只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
“此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若想改变,可不容易”。
“万事开头难,只要肯攀登,我就不信了,我改变不了他们”。
沐瑾琛没有再说什么。
苏仟柔看向他,问:“你是不是也觉得,女子应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故而,无需有学识,有才能,只要懂得相夫教子便好”。
“本王从未这样想过,在本王看来,女子与男子并无区别”。
“真的”。
“嗯……其实女子聪慧并不是一件坏事,若是人人都能像你这般,事事为百姓操心,为社稷着想,何尝不是百姓之福,社稷之幸”。
“你可别给我戴高帽了,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沐瑾琛浅笑,没有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