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刘备成功占据益州,自此拥有了广阔的土地和众多人口,蜀汉政权日益兴盛起来。
刘备称帝之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诸葛亮感恩涕零,当即跪地高呼万岁,表示定当殚精竭虑辅佐陛下成就大业。
刘备卧于榻上,气息奄奄。
他拉着诸葛亮的手道:
“朕不听卿言,执意伐吴,如今兵败至此。
朕之子刘禅,生性懦弱,若其可为君则辅之,若不可,君可取而代之。”
诸葛亮大惊失色,涕泪横流:
“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幼主,万不敢有僭越之心。”
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军政大权。
但刘禅身边却有宦官黄皓进谗言。
诸葛亮虽忙于北伐之事,仍时刻关注朝中局势。
他一边训练蜀军,准备再次出征曹魏;
一边暗中安排亲信制衡黄皓。
一日,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星象有异,恐对蜀汉不利。
他决定加快北伐进程。
然而此次北伐途中,粮草运输频频受阻,后方传来消息说是黄皓勾结部分官员故意为之。
诸葛亮深知内部忧患不除,难以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
但他又不愿轻易挑起内斗损耗国力,一时陷入两难境地,只能不断调整策略应对这复杂的局面。
然而,此时朝中却暗流涌动。
部分旧臣嫉妒诸葛亮权倾朝野,暗中谋划削弱其权势。
但诸葛亮一心为国,并未察觉。
诸葛亮提出北伐中原,以兴复汉室。
刘备之子刘禅虽生性懦弱,然也知此事重大,全权交由诸葛亮定夺。
诸葛亮亲率大军北上,一路势如破竹。
但曹魏早有防备,蜀军粮草运输困难。
关键时刻,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解决粮草问题。
可就在战事顺利推进之时,后方传来消息,刘禅听信小人谗言,怀疑诸葛亮拥兵自重。
诸葛亮痛心疾首,上书表明忠心。
好在刘禅最终醒悟,全力支持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继续征战,欲在有生之年实现先帝遗愿,恢复大汉昔日荣光。
诸葛亮率领蜀军继续北进,连连告捷,魏军节节败退。
但随着战线拉长,蜀军兵力渐疲。
而曹魏方面派出司马懿率大军前来抵挡。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劳师远征,利在速战。
于是坚守不出,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只是高挂免战牌。
诸葛亮心急如焚,一面派人回成都催要粮草,一面想方设法引诱魏军出战。
可此时,黄皓又在刘禅耳边吹风,称诸葛亮在外久久不归,恐有不轨之心。
刘禅心中又起疑虑,竟下令削减粮草供应。
前方将士得知消息,军心动摇。
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得撤军。
司马懿见状,率军追击。
诸葛亮设下空城之计,司马懿多疑,以为有诈,不敢进城,蜀军得以安全撤回汉中。
诸葛亮回朝之后,面见刘禅,呈上战果与魏军军情分析,并力陈黄皓祸国之害。
刘禅终于下定决心,将黄皓逐出宫廷。
诸葛亮重新整顿军备,准备下次北伐,发誓定要扫除奸佞,兴复汉室。
诸葛亮再次出征北伐。
此次他改变策略,兵分多路,令魏军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