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即将出手之时,营帐外一阵骚乱,喊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原来是曹操派刺客来袭。
刘备身边的护卫立刻护主,刀剑相交,火星四溅。
张任刺杀不成反被困在混战之中。
待刺客被击退,刘备看向张任,眼神复杂,有愤怒、有疑惑、也有一丝惋惜,
“将军为何如此心急?此时吾等应同仇敌忾。”
张任咬牙切齿,
“哼,汝终究包藏祸心。”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仇恨。
刘璋听闻此事赶来,呵斥了张任,这场风波才暂时平息,但刘备与刘璋之间的联盟已然产生了一道不易察觉的裂痕,如同一道细微的伤口,虽不明显,却隐隐作痛。
此后,刘备行事愈发小心谨慎,生怕再被人算计。
而刘璋心中也有了疙瘩,对刘备不再全然信任,那信任如同破碎的镜子,难以复原。
数日后,曹操大军压境。
旌旗蔽日,黑压压的一片如乌云压城。
刘备与刘璋不得不再次商讨御敌之策。
但此次商讨,气氛压抑沉闷,双方各怀心思,那心思如同暗河在地下流淌,难以捉摸。
正当众人僵持不下时,法正站了出来,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坚定而果断,提议道:
“如今外敌当前,若内部猜疑不断,必败无疑。
不如主公与刘皇叔各出一军,分开迎敌,也好互相监督。”
法正的声音打破了沉闷的气氛。
刘璋和刘备对视一眼,目光交汇,均觉此法可行。
于是,两军分别出发。
马蹄声、脚步声、车轮声交织在一起,扬起漫天尘土。
行军途中,张任故意率军拖慢速度,脱离大部队,而后设下埋伏,准备袭击刘备后军。
他的眼神中透着狠辣和决绝。
岂料刘备早有防备,原来刘备暗中派人监视张任动向。
两军激战,喊杀声、惨叫声响彻云霄。
张任不敌被俘,他的脸上充满了不甘和愤怒。
刘备将张任押至刘璋面前,
“此乃君之臣下,如何处置,全凭君意。”
刘备的声音平静而威严。
刘璋望着张任,面露犹豫之色,毕竟张任忠心耿耿,然而他此举破坏联盟也是事实。
最终,刘璋长叹一声,那叹息声仿佛包含了无尽的无奈和疲惫,下令将张任囚禁起来,这场内斗暂告一段落,而他们能否抵御曹操,仍是未知之数,如同迷雾中的道路,模糊不清。
刘璋虽囚了张任,但心中烦闷不已,如一团乱麻。
这日夜里,他独自踱步于营帐之中,脚步沉重而缓慢。
思忖着当下局势,眉头紧锁,如两座小山。
忽闻帐外喧哗,原来是曹操派细作前来劝降。
刘璋大怒,双目圆睁,欲斩来使,却被谋士劝阻。
谋士言曹操势大,若不应付一二,恐难抵挡。
刘璋无奈,暂且稳住使者,心中却更加纠结,那纠结如同一团乱麻,越理越乱。
刘备这边,深知曹操狡猾多端,如同一只老狐狸。
一边加紧布防,深挖壕沟,布置陷阱;
一边差人悄悄打探刘璋那边动静,以防有变。
探子回报刘璋被劝降之事,刘备心生一计。
他亲往刘璋营帐,那脚步坚定而有力。
表明愿放下前嫌,齐心抗曹。
刘璋本就摇摆不定,见刘备如此大度,心下惭愧。
两人重新歃血为盟,并决定放出张任,命其戴罪立功。
张任虽不情愿,但也知晓大义。
恰逢曹操军队发起总攻,战鼓雷鸣,杀声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