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最盼望的反倒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儿女归来,一家团聚,那才是他们心中的盛宴。
“阿爹、阿娘,大哥、大嫂,”杨盼盼看到爹娘出来,也不等停车,就跳下来,“我回来了。”
“嗯,好,回来就好。”杨母姓周,人称杨周氏。
杨父话不多,直接打开大门让牛车进院。
“阿爷、阿奶,”光宗和耀祖也蹦跳着下了牛车,大声叫道,“这是大姑姑给我们的糖。”
两个孩子张开嘴巴让阿爷、阿奶看。
紫大郎停好牛车,就从车上拿下粮食、野鸡还有点心、鸡蛋。
杨家大哥杨铁柱和大嫂赶紧接了过来。
胡爽还掂了掂那只野鸡,嗯,还真够肥实的,看来,大姑子现在日子过得不错。
老两口都有些懵,女婿家这是发大财了吗,之前可是连饭都吃不上,还要来跟他们借粮食呢。
回想起那段日子,老两口可是操碎了心,担心自家闺女在婆家饿着,那是吃不饱睡不好的,就连做梦都在想着怎么给闺女送些吃的。
“来就来,怎么还带这么些东西?”杨父虽然嘴上埋怨着,但是那语气里分明是藏着笑意的。
“这都是我婆婆让带过来的,”杨盼盼一边说,一边得意地扬了扬眉毛,“婆婆说,以前有赖杨家相助,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就带些回来。”
婆婆的话说得文绉绉的,她记不住,也学不会。
安顿好,杨盼盼就跟着母亲去了厨房。
“阿娘,铁宝呢?”
杨铁宝是杨家最小的儿子,今年只有十岁,也在读书。
“今天铁栓也回来了,”杨母笑着说道,“铁宝跟着他二哥上山去了。”
杨铁栓是杨家的二儿子,今年十八岁。
话音未落,杨铁宝略带稚嫩的声音就从外面传来:“阿爹、阿娘,谁来了?”
“是你大姐和大姐夫回来了。”
“大姐,”杨铁宝听说杨盼盼和紫大山来了,就像一只兔子一样蹦跳着冲了进来,“大姐夫呢?”
“大姐,”铁栓也高兴地喊人。
“屋里呢。”杨盼盼看着这个似乎又长高了的弟弟,疼爱地说道。
“嗯,我去找大姐夫。”杨铁宝一溜烟儿地跑进了屋里。
“今年粮食收成怎么样?”杨老头的声音里满是关切。
“还行,比想象中要好一些。”紫大郎回道。
“大姐夫。”
紫大郎回头,看见小舅子,就一脸的笑容:“好小子,这才多久没见,又长高了。”
“今晚就在家里吃饭,”杨母说道。
杨盼盼看了紫大郎一眼:“不了,阿娘,下次吧,家里饭来得时候都已经准备好了。”
“阿爹,阿娘,”杨盼盼打开包裹,里面是几片大大的梧桐叶,“这是家里今天刚做的月饼,天热不能久放,要赶紧吃。”
说着,就顺手掰了一个,老两口一人一半。
月饼的香气瞬间就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地吞咽口水。
杨盼盼心里清楚,老两口有好东西总是藏着掖着的,留给孩子们吃。
如果她不这么做,老两口还真就舍不得吃了。
看着杨盼盼那熟练的动作,杨母还是嗔怪地看了闺女一眼,拍了拍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