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宝琢磨了一下,便到街肆买了些肉和面当作礼品,随后前往刘三吾的府邸。
刘三吾的宅子看起来颇为破旧,规模也不算大。
走进院子,只见刘三吾和方孝孺正专注地下着军棋。
两人还时不时的交谈几句,笑着感叹这军棋真是考验人的智慧。
也不知从何时起,玩军棋在权贵阶层悄然流行起来。
不少木匠瞅准了商机,靠着雕刻军棋赚起了钱。
军棋的材质从最初的木头,发展到后来的玉石,各种各样的都有。
不得不说,大明的商业发展潜力巨大。
要不是朱元璋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颇多,这商业发展肯定会像雨后春笋般愈发繁荣。
刘三吾瞧见朱小宝来了,微微一愣,赶忙起身相迎。
“朱郎君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方孝孺也跟着起身,拱手行礼。
朱小宝笑着说道。
“原来方夫子也在这儿,那可真是巧了,我都不用再专门跑一趟方府了。”
刘三吾和方孝孺听了,皆是一脸疑惑。
朱小宝神色认真起来,说道。
“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二位夫子在朝堂上为我仗义执言,朱小宝心里感激不尽。”
“这点小礼品不成敬意,还望二位夫子收下。”
刘三吾和方孝孺连忙摆手拒绝。
刘三吾说道。
“我们在朝堂上发言,并非是为了偏袒朱郎君,只是秉持着正义罢了。”
方孝孺更是直言。
“日后若是朱郎君犯了错,我们也会照实说,所以,朱郎君实在不必送礼感谢。”
“我们读书人两袖清风,怎会贪图这些身外之物?”
朱小宝神情变得肃穆起来。
他还记得曾经问过方孝孺为何读书,方孝孺当时给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
方孝孺也确实在践行着这份理念。
他可不是一般的文人,而是对自己要求严苛的士大夫。
和那些品行不端的读书人不同,他们是有着远大抱负和志向的,从不会为了讨好谁而左右逢源,阿谀奉承。
他们身处官场,却没有沾染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个个都是一身正气,爱憎分明。
朱小宝笑了笑,问道。
“既然如此,那敢问夫子,您办书院为何还要收束脩礼呢?”
方孝孺解释道。
“束脩礼算不上什么贵重的礼,都是些简单朴素的东西。”
朱小宝点点头。
“嗯,像芹菜、桂圆、龙眼这些……我给二位夫子带的也不过是肉和面,和束脩礼也没什么差别呀。”
送礼本就是一门学问,针对不同的人得送合适的东西。
朱小宝这么做,可不是因为小气或者寒酸,而是他深谙大明社会的人情世故。
刘三吾和方孝孺看到朱小宝手中的篮筐,顿时明白了他的心意,脸上露出了笑容。
“朱郎君真是有心了。”
这次,他们没有再推辞。
其实,朱小宝不太喜欢和这些读书人打交道,因为和他们相处起来并不容易。
在这些读书人的世界里,没有权力争斗,也没有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但朱小宝不一样,他是个在权力场上周旋的人,是个投机者、掌权者,更是个控制者。
这就决定了他为人处世必须圆滑,做事、看问题都得权衡利弊,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对错。
和朱元璋一样,朱小宝是个政客。
在他们的认知里,很多事情不能单纯用对错来评判。
这些文人哪怕风骨再硬,往往也只能成为刚正不阿的直臣、敢于进谏的谏臣,很难成为手握大权的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