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际,依照古俗,人们都不会出门。
大家都沉浸在一年丰收的喜悦里,不论家境贫富,都满心欢喜地享受着这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
而且新年还有不许扫尘的讲究,哪怕家里再杂乱,也绝不能把象征福气的嘉气扫出门去。
正月初一,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
朱小宝坐在自家院子里,手中翻看着马老头送来的洪武二十四年的册子。
当看到有关大明火器的内容时,朱小宝内心的激动再也抑制不住了。
国朝专门设立了火器局,里面配备着三千六百把火铳,二百八十二门火炮,还有子母炮和盏口炮,共计二百三十二门。
五军都督府负责管理的工匠,多达二十三万二千八百九十人。
火器局内还设有火药局和神箭局,由中军都督亲自管辖。
工匠们归属内府兵付局,各地军卫也有工匠,总计二万六千户。
这些工匠每个月为官府工作十天,官家会按时发放月粮。
内库里储存着三千七百四十三万斤的铁。
在江西、两广、武昌、分宜、濠州、莱芜、阳山等十六个地方,都设有制铁所,每年能冶铁八百四十余万斤。
内库里的铅、锡、铜加起来也有三十二万三千斤。
朱小宝不禁感叹,国朝的实力远超他的想象。
这个看似平常的大明,实际蕴含的力量让他大为震撼。
在一千多年前,就能把国家发展到如此强盛的地步,朱小宝心中满是敬佩。
继续往下翻阅,朱小宝的眼神突然一紧。
册子上记载着,北平、辽东卫所的士卒多达十二万三千二百八十二人,这些兵力都归朱棣统领。
在那个时代,衣食住行中,穿衣可是头等大事。
古代赏赐常常以绫罗绸缎为主,后人或许会觉得奇怪,但在大明,绫罗绸缎等同于钱财。
尤其是辽东产出的棉、布,简直就是财富的象征。
一匹布的价值,足够维持一个士兵一家老小一年的吃穿用度。
由此可见,朱棣不仅手握重兵,财力也相当雄厚。
辽东丰富的铁、粮、棉等资源,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怪不得在历史上,他能和建文军长期对峙,而财政却没有陷入困境。
朱小宝轻轻收起册子,不再继续研读。
这可是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钻研。
目前来看,朱棣确实占据了很大优势,但只要洪武皇帝还在位,交趾也并非没有机会赶超北平。
朱小宝又拿起徐妙锦送来的《商业治疏》。
翻开几页,只见里面以北宋青苗法为例,详细阐述了朝廷商业借贷、钱生钱、利滚利等商业策略。
朱小宝看完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些内容里包含的货币理论,以及各种商业手段,丝毫不逊色于千百年后的那些商业巨头。
实在难以想象,徐妙锦竟能写出如此见解独到、眼光超前的财政治疏。
朱小宝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合上册子,手托着下巴,在阳光下陷入了沉思。
也不知道那丫头现在怎么样了,说不定还以为是她两个兄长伤害了自己,会不会一直在自责呢?
她那天摔倒之后,身体有没有好一些?
“新年好啊,小子!”
一道洪亮的呼喊声,打断了朱小宝的思绪。
朱小宝先是一愣,随即瞪大了眼睛。
“今天可是正月初一,马爷爷您怎么来了?”
看到朱元璋背着手站在面前,朱小宝心里满是惊讶。
朱元璋笑着说。
“咱想来看你,还不是抬腿就到了?”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过年了,当然要和大孙子聚聚。”
老朱今天穿着崭新的紫色棉袄,心情看上去倒是格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