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锦一直低着头,努力憋着笑,差一点儿就要笑出声来。
她羞红着脸,急忙道。
“噗!哈哈!”
“哦,好的,我们走!”
她迈了几步后,又悄悄转过身来,向两位哥哥做了个鬼脸。
徐膺绪和徐增寿顿感无比沮丧!
你个小兔崽子!
真是造孽啊!
太阳缓缓从西边沉下,金色的光芒洒在梅园里。
朱小宝和徐妙锦离开了梅园。
梅园内的翰林院学士们,不知何时已经四散而去。
恰巧的是,朱小宝和徐妙锦刚离开,就碰见了徐家兄弟出现在他们面前。
徐妙锦狠狠地瞪着他俩。
朱小宝则向徐家两位小公爷行了个礼,思考片刻,他还是走上前去说道。
“请问两位小公爷,是徐家的第几位公子”
徐膺绪平静地注视着朱小宝。
“徐家次子,徐膺绪。”
徐增寿也冷淡地答道。
“我是第四子,徐增寿。”
朱小宝仔细观察着两人。
原来是这俩坑货。
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徐府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嫡长子徐允恭忠于正统皇室,忠于老朱。
因此,当老朱立建文帝为帝时,他便忠于建文帝,忠于正统,忠于礼法。
即使他本人并不认为建文帝能战胜雄才大略的朱棣,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支持了皇室正统。
徐膺绪和徐增寿则更为机智,他们始终是朱棣坚定的支持者。
因此,在靖难期间,徐家的地位变得十分微妙,徐允恭擅长作战,军事才能无疑是一流的。
特别是在同辈中的常茂等淮西勋贵被朱元璋诛杀之后。
第一代杰出的大明武将中,属于建文帝的有徐允恭、平安和盛庸,还有一个在朱小宝麾下,名叫铁铉。
建文帝对徐允恭心存畏惧,不敢重用,这直接削弱了建文的军事力量。
建文帝对徐允恭的不信任和猜疑,也是他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尽管朱允炆手握众多优势,最终却败于朱棣之手,这表明他根本无法抗住朱元璋留下的大明江山。
朱小宝感慨万千,这个家族即将分崩离析。
朱小宝轻轻叹息了一声。
“徐姑娘,我们回去吧。”
徐妙锦正要随朱小宝登上软轿,徐家兄弟急忙插话。
“等等,徐姑娘,我们顺路,不必麻烦朱郎君了。”
徐妙锦愣了一下,随后狠狠瞪着徐膺绪和徐增寿。
朱小宝沉思片刻后,询问道:
“你想坐乘哪个轿子”
徐妙锦毫不犹豫地对徐膺绪和徐增寿道。
“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们不熟,我还是先随朱公子回去吧。”
话音刚落,徐妙锦便提起裙摆,登上了朱小宝的软轿,悠然离去。
徐膺绪和徐增寿相视无言,突然,徐增寿大声质问道。
“二哥!五妹她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
徐膺绪的嘴角抽了抽,目光深邃地望着徐妙锦远去的方向,喃喃道。
“老四,我有种不好的预感。”
“该死的,难道真被你这乌鸦嘴给说中了?”
“我们不会是亲手把妹妹送出去了吧?天哪!”
啊?
徐增寿呆滞地道。
“不会吧?”
轿子抵达秦淮河时,天空中已挂起了一弯下弦月,月影如钩。
朱小宝在轿中假寐,而徐妙锦已经沉沉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