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詹徽与傅友文的答复让众多朝臣安心不少。
老爷子身体硬朗,无病无灾,至于为何上朝迟到,两人并未详述。
尽管如此,事情显得扑朔迷离,引人猜疑。
“詹大人,下官早些时候到衙门时,见锦衣卫将奏疏送入宫中,这是何故?”
詹徽答道。
“奏疏本就存于殿阁,送入宫中又有何怪?”
“非也,下官所见奏疏,实则来自皇城之外。”
此言属实。
尤其是他们注意到,近期许多奏疏的批复风格与以往大相径庭。
过去老朱批复的简洁明了,如今的批文虽然依旧水准高超,用词却显得更加文雅,充满学识。
詹徽眉头紧锁。
“李大人,言辞需谨慎,小心你的官帽!”
李大人听后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急忙改口。
“哈哈,瞧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
众人相视无言,心中各自震撼,却都保持沉默,不敢妄言。
工部侍郎李林所言不差,许多人感觉最近的奏疏批复,意见更加尖锐、言辞更加精炼。
起初他们以为是老朱学问有所增进。
这并不奇怪。
毕竟朱元璋自学能力极强。
但李大人的话,却让他们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怀疑。
是否有可能,这些奏疏并非出自陛下之手呢?
想到这里,众人怎能不感到一阵寒意?
詹徽的谨慎态度让众人立刻意识到事情可能确实如此。
哎呀!
难道是陛下觉得自己年岁已高,又启用了那些老学究
众人心中都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待他们各自返回自己的官署后,又找借口前往殿阁官署探查了一番。
官署内,几位老学究正忙碌地整理着奏疏。
这些老学究们并未批阅奏疏?
一时间,许多前来殿阁的高官显贵,都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不是殿阁在批阅奏疏,那么老爷子是将奏疏交给谁来批了
又有谁敢这么做?
除了昔日的东宫太子朱标,谁还有这样的权力,来代老朱批阅奏疏!
这个疑问,在不少大臣心中种下了疑惑的种子。
他们不敢询问,只能默默将这令人震惊的事实藏在心底!
退朝后,朱元璋回到了奉天殿。
奉天殿的桌案上,摆放着朱小宝绘制的地图。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地图。
“真的仅凭史料就能绘制出地图”
朱元璋感到难以置信。
“唤蒋瓛来。”
朱元璋随口吩咐,目光仍旧停留在朱小宝的手绘地图上。
不久,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匆匆赶来,恭敬地说道。
“微臣拜见圣上。”
朱元璋轻轻点头,沉默片刻后开口。
“走,去竞秀宫。”
蒋瓛微微一怔,立刻应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