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似乎洞悉了黄子澄的意图,他微笑回应道:
“殿下请放心,我们绝不会笨到直接说寿州之困是由殿下您化解的,只需要做出些暗示,让他们自行推敲即可。”
这些翰林院学士闲暇无事时,最爱谈论家常琐事。
既然眼下没人清楚究竟是谁解决了寿州的危机,而那人又不追求荣誉,何不将这份功劳归于朱允炆,来提升文人学者对他的评价呢?
这可是比任何事情都要更为重要的!
更何况,他们只是给点暗示而已,这些文人究竟怎么想,那便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朱允炆有些犹豫。
“这恐怕不妥吧!”
黄子澄大喝一声道。
“请殿下安心,这事交予我等便是。”
说完,黄子澄和齐泰便朝档案馆走去,众人见到两人后,忙起身行礼。
黄子澄和齐泰还礼后,若无其事的问道。
“几位大人神秘兮兮的,在聊些什么呢?”
那些个翰林学士闻言,立马来了精神,对黄子澄道。
“黄大人竟还不知道?老爷子说寿州那惊天的手笔,是另有高人指点,并非出自他手!”
“咱们正在猜测这位高人究竟是谁呢!”
黄子澄点了点头,然后道。
“哦,我倒是听说陛下前几日曾多次前往东宫……”
“哈哈,只是闲聊,只是闲聊,你们可千万不要乱传哦!”
众翰林院学士顿时浑身一颤。
按黄子澄这意思,那解决寿州之困的,岂不就是朱允炆殿下?
嘶!
“黄大人,你莫要卖弄玄虚了,赶紧展开说说啊!”
“是啊!这高人难道就是允炆殿下?”
黄子澄摇头捋须。
“呵呵,答案已在你们心中,何须我明言?”
这些翰林院的学士们,立刻肃穆起来。
我的天!
这般巨大的恩德,竟是出自允炆殿下之手,这可是拯救天下苍生的善举啊!
没想到,皇孙竟如此谦逊!
朱允炆站在翰林院档案馆外,神色兴奋。
尽管他刚刚试图阻止黄子澄和齐泰,但内心又何尝不想借此机会扬名?
更何况,即便皇爷爷得知了此事,也与他朱允炆无关。
这计策,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臣见过殿下。”
就在朱允炆暗自窃喜时,傅友文来了。
“殿下来档案馆,可是有事儿”
朱允炆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给傅友文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