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詹徽笑道。
“启禀陛下,依微臣看,开海之策倒也不完全如傅大人说的那般,微臣以为,若是短暂开海,非但不会惹出祸事,还能激励百姓积极参与治理河沙。”
“最为重要的是,开海能给东南百姓带来额外的收入,改善民生。”
“只需令清吏司好生监管,应该不会出太大的事故。”
朱元璋点了点头,满眼欣慰。
闻言,傅友文大为震撼。
这个老狐狸,还真特娘的会察言观色!
也不知这奏疏是谁写的,看来是要受到老爷子的重用了。
即便有些冒险,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套方案确为上策。
能写出如此完整,且条理清晰方案之人,也的确能称之为人才。
而且这其中的许多内容,就连傅友文都没想到。
更别说这些策略还能环环相扣,形成闭环,让人尽其职,物尽其用了。
“臣斗胆问陛下,此奏疏是出自何人?”
傅友文沉声。
朱元璋会心一笑,骄傲道。
“咱孙子。”
这些朝中的中流砥柱能给予这法子如此高的评价,足以看出朱小宝的水平之高。
即便这最终的方案,是朱元璋精心完善过的,但也并不妨碍这奏疏的核心思想。
什么?
这是允炆殿下提出来的?
傅友文怔愣片刻后,赶紧道。
“常闻太学言允炆殿下之聪慧,稀世罕见,今日所见,实令微臣佩服!”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
“咱什么时候说是允炆了?”
闻言,三位大人顿时目瞪口呆。
不是皇孙朱允炆?
不过很快,詹徽便面露喜色,激动之情,更是眼见着就要溢于言表!
东宫内的其他皇孙都还年纪尚小。
若不是朱允炆……
那便只能是朱允熥了!
詹徽身为朱标留给正嫡的隐藏政治人脉,自然是一心向着常氏一脉的。
“皇孙允熥居然有此建树,恕微臣眼拙。”
詹徽压制住内心的激动,又道。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
“咱也没说是允熥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
“得了,咱乏了,既奏疏可取,你们便照办吧。”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