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是受人之托,前来与小郎君探讨学问的。”
刘三吾也还没自大到一开口便说要教朱小宝学问。
当然他也想试探一番,看看这九年朱小宝究竟学到了什么水平。
等摸清了情况,他才好因材施教。
不过,就冲那股知书达理的劲儿,他也能看出朱小宝是个可塑性极强的好苗子。
受人所托来探讨学问的?
若真是如此,那定是马老头的朋友了。
毕竟在朝为官的人,他也只认识马老头。
朱小宝思索一番后,便将刘三吾直接请到了正堂。
刘三吾见朱小宝如此不见外,面露笑意。
“吾是翰林庶吉士,刘三吾。”
“在下朱小宝,见过刘学士。”
回完话,朱小宝忍不住多看了刘三吾两眼。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文人,而且还是史上铁骨铮铮的文人。
眼前的这位刘学士,可是在几年之后的靖难之役,朱棣不惜一切代价都想要拉拢的文人。
毕竟只有博得他的认同,朱棣才能在大明站稳脚跟。
才能不被人抨击成夺权篡位的谋逆者。
可朱棣找到他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痛斥朱棣。
即便最后被诛杀,他也依旧一腔正气,毫不妥协。
甚至在被诛杀前,他还豪迈呐喊。
‘纵十族,由何惧乎?’
也正因为这句话,他的亲朋好友尽十族,皆被朱棣所诛杀。
在他们这些正直的文人眼中,守气节便是一生最值得做的事。
而我华夏也正是因为守住了这种气节,才能咬牙坚挺,踏破千万里山河后而毅然崛起!
作为穿越者,朱小宝看问题自是不会仅流于表面。
国人需要烈士,但也同样需要有气节的文人。
需要他们的气节,他们的大义,他们的不屈和刚正!
纵然历史长河之中,也存在着无以数计的无耻文人武将,但也依旧有无数人拼死反抗!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们华夏才能不断成长,日益壮大!
“学生朱小宝,见过刘先生!”
朱小宝给刘三吾行了一个无比郑重的礼。
刘三吾见状,甚是激动。
“好!好好好!实乃大明之幸啊!”
只是刘三吾这话,朱小宝倒是没听太明白。
他就行了个礼而已,怎么还跟大明社稷扯上关系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刘三吾直接开口。
朱小宝正色道。
“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刘三吾这是在以闲聊的方式考他?
还真是有够特别的!
刘三吾笑着点头。
长孙这九年流落皇城之外,竟还能知此,功课应该是没有落下。
他转而继续开口。
“千凿万锤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朱小宝还道。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时,刘三吾看向朱小宝的眼神都变了。
那抹欣赏之色,就像是要溢出来般。
他细细品味着朱小宝的回答,更是止不住的点头认同。
“好!好啊!吾等文人,当以此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