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全是差不多的四合院,比95号院还大的四合院还是挺多的。
许多四合院都是王府,都带东西跨院的,虽然现在都改造成房屋了,但整体的样貌还是有的。
“柱子哥哥,哪一个是我们的四合院啊?”丫丫看着眼前差不多的四合院,犯了难,好像找不到自己家了。
何雨柱笑笑,和丫丫介绍起来;“那柱子哥可得和你好好说道说道,不然你以后走丢了了,可找不回自己家了。
记住了哦,你看啊,咱们眼前这条街叫鼓楼东大街,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了和另一大路,你会看见南锣鼓巷的字眼,那就是到咱们四合院的主路了。
沿着南锣鼓巷一直往里走,你会看到前鼓楼苑胡同、黑芝麻胡同、沙井胡同,再到景阳胡同。
到了景阳胡同,咱们就快到咱们住的四合院了,再往前走个几十米,你就看见那有个供销社。”
“我知道,我知道,供销社前面就是我们四合院了。”
丫丫高兴地说道。
“真聪明。”
……
俩人又看了一会儿,便下了鼓楼,上了钟楼。
都说鼓楼击鼓、钟楼敲钟。
这钟楼的钟可不得了。
这口钟可是出了名的重,是明永乐年间铸造的重63吨的报时铜钟,被誉为“古钟之王”。
以前的报时就靠这鼓和钟。
不过只在夜里报两次更,定更和亮更,每晚定更(即一更,19点—21点)和亮更(即五更,3点—5点)。
定更时鼓声响、城门关、交通断,称为“净街”;亮更时,钟声响、城门开,所谓“晨钟暮鼓”。
实际操作是:
清晨先敲钟后击鼓,表示一天的开始。
傍晚则先击鼓后撞钟,表示一天的结束。
钟楼击钟18下,鼓楼击鼓18下,共击三遍108下,算报完一个时辰。
“柱子哥哥,你说这么大的钟,他们怎么抬上去的啊?”
丫丫靠在何雨柱身上问道。
“啊,这个嘛,当然是用手拎上去的咯!”
何雨柱笑道。
这古人的智慧谁能知道啊,63吨的大钟,没有现代的机械知识,想把这庞然大物抬到楼上,还要把它挂在房梁上,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光靠那点杠杆原理绝对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楼高都是木质建筑,虽然底部是砖石砌的,但鼓楼的楼基本都是木头做的。
“那得要多少力气啊!”丫丫惊讶道。
“多大力气啊,这个嘛,估计得等丫丫以后长大了,去学校上学读书了,才能知道要用多大力气咯。”
“柱子哥哥,学校好玩吗?我什么时候可以上学啊?”
“上学啊,肯定好玩啊,你想啊,一群和你差不多大的孩子天天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课,能不好玩嘛!
至于你什么时候上学嘛,估计得等到丫丫七岁的时候吧,七岁,你妈妈肯定带你去上学了。”
“那我现在5岁了,还要两年呢!”
“这么想上学啊?你不是说你哥每天都用头撞课本吗?”
“柱子哥哥,我偷偷告诉你哦,我哥可笨了,我都学会了,我哥都学不会!大伟哥都不想教我哥了。”
“哈哈…”
两人边走边聊,一起朝着鼓楼处的小面摊上走去,不回家做饭了。
“同志!来两碗打卤面!多放卤、多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