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之所以这么执着于这所学校,是因为她对这里的学生们心存愧疚。
对于张锦程,以及双方老人,余苗苗也是感到歉意的。
事情发生到这一步,余苗苗必须这么做。
她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自己牵挂的孩子们,失去上学的机会。
红星村此时又进入深秋,夜里还挺冷的。
好在村委会有铺盖,张锦程把小炕烧热,驱散夜间的寒气。
余苗苗很久没睡热炕了,被窝里的热气,缓解了她一路的疲惫。
这一晚,她睡得很安稳,没有再做噩梦。
第二天一早,张锦程和余苗苗刚吃完饭,韩四平就来到了村委会。
他打开广播:“所有学生家长都注意了,今天上午八点,都带孩子到村委会来,都来,有重要的事儿商量!”
等张锦程把一切都收拾妥当,也快到了八点,村民们带着孩子陆陆续续来到了村委会。
一见到余苗苗和张锦程,孩子们都是又惊又喜。
看着余苗苗高高隆起的肚子,孩子们不敢扑过去抱余苗苗,只好调转目标。
他们紧紧地拥抱着张锦程,仿佛在用这种方式,将对远方老师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牵挂释放出来。
眼神中充满了热切的期待,眼眶里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嘴唇微微颤抖,仿佛在寻找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张爸爸,我们好想你啊!”关小荷含着泪,声音微弱但清晰。
她紧紧地抓着张锦程的衣角,仿佛怕他突然消失一样。
“是啊,我们好想念您和余妈妈。我们听不到您讲的故事了,也看不到您带我们唱歌。”一个年纪稍大的男孩,也忍不住泪水,但仍然坚强地表达着他的思念。
“还有严老师,我们每天早上都期待着能看见她,可是每一天等来的都是失望。”另一个小女孩带着悲伤的语气说道。
然后她们都默默地哭泣,央求着老师以后不要走了,他们不去镇里,只想留在红星村。
张锦程心中无比感动,抚摸着孩子们的头,低声说:“谢谢你们想念我,我和余妈妈这不是回来了吗?”
“嗯,以后我和张爸爸会经常回来的,有可能啊,我们还不走了呢!”余苗苗也红着眼眶,微笑着对孩子们说。
此时,余苗苗和张锦程看着这些纯真的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他们的责任感。
夫妻俩知道,孩子们的思念,孩子们的期待,还有孩子们的泪水,都是他俩前行的动力。
他们必须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情,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这些孩子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家人。
孩子们的思念,让这对夫妻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更加坚定地留下来。
他们深深地知道,不能让可怜的孩子们失去对知识的渴望,不能让他们失去对未来的期待。
“太好了,余妈妈和张爸爸不走了!”孩子们欢快地笑着,异口同声地说。
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少顷,人陆续都到齐了。
余苗苗向学生家长们询问:“孩子为啥不上学啊?学费和住宿费不是上头给包了吗?是不是因为补贴的事儿啊?”
有家长答道:“不是补贴的事儿,是孩子们自己不去,咋说都不听。”
余苗苗听到答案,不解地问孩子们:“跟老师说说,你们为啥不去镇里上学啊?”
刚才还欢天喜地的孩子们,看了看余苗苗,竟然都低下头不说话。
余苗苗接着说道:“镇里的学校比村里的好多了,老师教得也好,还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多好啊!你们咋不去呢?是舍不得家里吗?怕离开家不习惯啊?”
其实,余苗苗心里清楚,孩子们是不舍得自己。
但是这样的话,她还是要问的。
这时有孩子说道:“我们不想去镇里上学,镇上的学校没有余妈妈和张爸爸,我们不想去。”
果不其然,孩子们不愿意去镇上念书,就是这个原因。
一开始的时候,余苗苗以为会是因为钱的原因,孩子们才不去的。
刚刚孩子们围上来,她基本就懂了其中原因。
孩子们竟然用这种方式抗议,守住他们师生之间珍贵的回忆。
不管余苗苗此时有多感动,张锦程的心里可有点犯了难。
若是因为补助的事儿,也不是全无办法,可偏偏是因为人。
虽然张锦程也舍不得孩子们,但是综合考虑的他,更希望孩子们去镇里念书。
张锦程耐心劝说孩子们:“你们去镇里上学,能学到更多知识,老师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未来。你们也看到了,余老师要生小宝宝了,不能给你们上课了,听老师话,回家收拾好书包,去镇里学校报到。”
孩子们听到张锦程的话,都低下头不说话,神色里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