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夫人这时说:\"是啊,若兰确实帮了大忙。不然那些洋行的人真要撤资,程家的损失就大了。\"
宋太太见女儿下不来台,连忙打圆场:\"说这些做什么?今天是老太太的寿辰,我们还是说些喜庆的话题吧。\"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沈老太太来了。
\"老太太。\"众人连忙起身行礼。
沈老太太看了看满座的宾客,笑道:\"今天真是热闹。若兰,你去把那套茶具拿来,给太太们看看。\"
沈若兰点头,吩咐人把一套精美的茶具端上来。
\"这是\"威廉夫人惊讶地说,\"这不是伦敦最有名的茶具匠人做的吗?\"
\"正是。\"沈老太太说,\"这是若兰特意从英国订的。她说既然要做洋行的生意,总要懂得欣赏洋人的东西。\"
德利銮夫人赞叹道:\"沈夫人真是有见识。这套茶具在英国可不好买,要提前半年预订呢。\"
\"所以说啊。\"沈老太太意味深长地说,\"做事还是要看远。有些人整天把规矩挂在嘴边,却不知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话明显是在说给某些人听。宋玉芙的脸色更难看了。
茶会进行到一半,钱太太突然说:\"听说程家最近要办家塾?不知道是真是假?\"
\"是有这个打算。\"程夫人说,\"家里的孩子都大了,该好好读书了。\"
\"那\"钱太太看了看沈若兰,\"听说二奶奶的女儿不去家塾,是觉得家塾教得不好吗?\"
沈若兰不慌不忙:\"钱太太说笑了。清韵还小,现在跟着威廉先生学点简单的英文,等大些自然会去家塾的。\"
\"学英文?\"宋太太惊讶地说,\"这么小就学洋文,是不是太早了?\"
\"不早。\"威廉夫人说,\"我见过清韵,那孩子聪明得很。现在上海滩和外国的往来这么多,学点英文总是好的。\"
德利銮夫人也说:\"是啊。我们英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学好几种语言。这没什么不好。\"
宋玉芙忍不住说:\"这是中国,不是英国。我们自有我们的规矩。\"
\"说得对。\"沈老太太忽然说,\"我们确实有我们的规矩。但是规矩是什么?规矩就是要与时俱进。若兰这样教导清韵,我很赞成。\"
这话一出,宋玉芙和钱太太都说不出话来了。
茶会散后,程夫人把沈若兰叫到一边:\"今天你做得很好。那些太太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很佩服你。\"
沈若兰低头:\"我也是想着,既然要在上海滩立足,总要懂得变通。\"
\"你说得对。\"程夫人说,\"不过你也要小心。今天这些话传到远山耳朵里,他未必高兴。\"
\"我明白。\"沈若兰说,\"不过有威廉先生和德利銮先生在,他应该不会说什么。再说了,现在程家的生意这么好,他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发脾气吧。\"
晚上,沈若兰坐在绣架前,想着今天的事情。
\"夫人。\"张妈端着参汤进来,\"您说今天这事会不会\"
\"不会有事的。\"沈若兰说,\"今天那些太太们虽然说话难听,但其实是在试探。她们想看看我在程家到底有多少分量。\"
\"那威廉夫人和德利銮夫人\"
\"她们是在帮我。\"沈若兰说,\"现在程家的生意这么好,她们自然要站在我这边。至于其他人\"她看看熟睡的清韵,\"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外面的月光越发明亮,照在沈若兰的绣品上。这是一幅《品茶图》,画的是几位太太在赏茗论道。但仔细看去,每个人的表情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今天茶会上的种种暗流。
这场茶会虽然平静地结束了。在这个商场如战场的上海滩,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