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经相当于后世走学术路线,对四书五经进行注释,传之于后代。
在文人们的印象中,能写出如此佳诗的李勉,定在书经一道上,颇有建树。
李勉却说他未曾,大出两人意料之外。
吃惊之余,面面相觑。
难道是天赋?两人同时心中暗想。
李勉这种情况,太诡异了。
“还是要看看的,想成大儒,必须要治经,选一本吧,趁着年轻。”颜老不知该怎么说,只好丢下这么一句。
“好的。”
接下来,两人对李勉进行了一番考较。
好在李勉博闻强记,对答如流。
甚至在某些时候抛出的观点,令人叹为观止。
经历过后世文学大爆炸时代,李勉拥有着,有别于这个时代的认知。
一番对话下来,李勉的情况,两人很是满意。
虽说不治经,但却比治经的要强。
在看事物角度,述事视角,长远规划,大局观,这几个方面,甚至要高于世人多矣。
“有没有兴趣,去太学教授学子?”孔颖达生起爱才的心,问李勉。
“不,不用了。”
闻听之后,李勉连连摆手。
孔颖达见李勉拒绝,轻叹一声,绝了想让李勉入太学的心。
想想也对,以皇帝对李勉的宠信,确实没必要入太学。
至此,两人目的已然达到。
提出告辞。
李勉将两人送到门口。
这才发现,颜老爷子的车驾,是一辆牛车。
一名老仆,站在牛车前面。
见颜老爷子出来,上前一步,把一张踏凳放在牛车旁。
扶着颜老爷子上了牛车。
孔颖达也上了他驶来的马车。
“李勉,好好学,如若有心,可以去颜家,书任由你看,想看多少就看多少。”
临走前,颜老爷子对李勉说道。
李勉心中一喜,忙回应说:“谢颜老。”
书是什么,是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世家门弟的专有物。
向外人开放一个家族的藏书,意义不言而喻。
显然是颜老,很看好李勉未来,才有此举。
颜家的藏书,肯定有不少孤本,再合适李勉不过。
李勉目送两人离开,想了想,没回家,去了书院。
今天书院院考,要去监考。
书院与时下大唐不同,不但每月有月考,每年两学期,还有期中与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