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理由。\"沈明轩问。
\"孕妇本就气血两虚,现在又有瘀滞,如果只理气和胃,恐怕标本难治。\"思雨解释道,\"但活血化瘀的药性较猛,孕妇不宜多用,所以要在温和理气的基础上,加入小剂量的活血药,既治病,又护胎。\"
沈明轩欣慰地点头:\"还有呢?\"
\"还要叮嘱服药时间。\"思雨转向病人,\"婶婶,这药要在饭后温服,每日两次。若觉得恶心,可以含片生姜,但\"
她突然注意到老妇人的神色有异,轻声问:\"是有什么难处吗?\"
老妇人支支吾吾:\"这这方子,怕是要不少银子\"
思雨心中一动,想起晨间父亲的教导。她看了眼药方,迅速在几味贵重药材后标注:自备。
\"这些药材我们库房正好有,不用另收钱。\"她柔声道,\"其他的普通药材,也不贵的。\"
老妇人感激涕零:\"谢谢小大夫\"
送走病人后,沈明轩问:\"为何要自备那几味药?\"
\"那是我平日习医所得的诊金,\"思雨认真道,\"我想用在该用的地方。再说,爹爹不也经常这样做吗?\"
沈明轩欣慰地摸摸她的头,正要说什么,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大夫!救命啊!\"一个男子抱着一个满身是血的孩子冲进来。
思雨一看,正是前几日那个磨坊的孩子!
\"让我来!\"她几步上前,熟练地检查伤势,\"爹爹,需要缝合!\"
\"磨坊的石轮突然断裂,砸伤了孩子\"男子声音发颤。
思雨快速检查伤口:左腿有一道深可见骨的裂伤,还在不断渗血。但最危险的是,伤口中混入了不少石屑。
\"先止血!\"她镇定地说,同时手上利落地撕开伤者的裤腿。
沈明轩在一旁默默观察,看到女儿沉着的表现,暗暗点头。
\"爹爹,需要您配制的那种止血散。\"思雨一边清理伤口,一边说,\"还要准备缝合用的蚕丝线和银针。\"
她记得父亲教导过,处理外伤要\"三看四步\":
看出血:判断出血点和程度
看污染:评估伤口污染情况
看深浅:确定是否伤及重要部位
然后按步骤:清创、止血、缝合、包扎。
\"孩子,别怕。\"她轻声安慰患者,同时熟练地配制药水,\"这药水有点凉,但能让你不那么痛\"
这是她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局部麻醉方子,用某些草药的汁液调配,能暂时麻痹伤处神经。
沈明轩递来银针和蚕丝线,看着女儿娴熟的手法,想起自己第一次教她缝合时的场景。那时她还要踮着脚尖才够得着手术台,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石屑都已取出,可以缝合了。\"思雨说着,开始下针。她的动作虽然没有父亲那么快,但一针一线都十分扎实。
\"呼\"半个时辰后,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最后一个绷带也包扎完毕。
\"大夫,这医药费\"男子愁眉苦脸地说。
\"先养好伤,钱的事以后再说。\"思雨温和地说,从药柜里取出一包药粉,\"这是消炎止痛的药,每天换药时撒在伤口上。三天后来复诊。\"
送走父子俩,思雨长出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还在微微发抖。
\"害怕吗?\"沈明轩问。
思雨摇摇头:\"不是害怕,是紧张。看到那么重的伤,总怕自己做错什么。\"
\"这种紧张很好。\"沈明轩欣慰地说,\"说明你对生命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医者若失去这份紧张,就容易变得轻慢。\"
夕阳西下,父女俩坐在后院的老槐树下。这是他们每天总结的时间。
\"今天学到了什么?\"沈明轩问。
思雨认真思索:\"学到了验血观色,学会了重伤缝合,还有\"她抬头看着父亲,\"学会了什么叫"医者父母心"。\"
\"说说看。\"
\"就像爹爹教导的,医者治病,更要医心。\"思雨轻声说,\"看到病人的苦痛,就如同看到自己的亲人一般。\"
沈明轩点点头:\"那你知道为什么我今天要你亲自处理那个重伤病人吗?\"
\"是因为\"思雨恍然大悟,\"您相信我能做到!\"
\"对,你已经长大了。\"沈明轩摸摸她的头,语气中带着欣慰和不舍,\"总有一天,你要独当一面。作为师父,我要教你医术;作为父亲,我要让你学会担当。\"
思雨靠在父亲肩头,轻声说:\"爹爹,我一定不负您的期望。\"
晚风拂过,老槐树沙沙作响。天边的晚霞映照着父女俩的身影,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