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看着自己手中的木杆,登时眼前一亮:“先生,您说的是路”
“对,一定是路,蒸汽车最难的地方就是在路上!”
想到这里,朱橚不由得眼前骤然一亮。
蒸汽机干嘛非要去走山路
提前把蒸汽机的路修好不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也不用担心什么撞到东西,路都修好了,人看到这种路,就会提前警惕起来。
至于转向,那就更不用操心了。
在路上之所以转向,无外乎就是因为,前面有障碍物截断了路,都提前把路修好了,还存在转向这个问题吗
任以虚点了点头在一旁补充道:“继续想下去,看看还有什么缺陷”
朱橚望着手中的这两根木棍,继而说道:“木头太软了,长期用,受不住车的重量,要换成铁的。”
“不错,然后呢”
朱橚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当年祖龙修筑的驰道。
其实现在大漠上已然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修筑起了驰道。
由于项羽当年攻入咸阳之后的屠城,具体铺设中间枕木的原因已然彻底失传。
自汉代始,各朝史家推论此物,无外乎就是为了控制马匹的步伐,使得马匹不得不一直,用最大的步伐向前疾驰。
但是现在,朱橚冥冥之中突然觉得,这个东西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看着自己手中的铁棍,朱橚蹙眉道:“先生,这两根棍子,是不是少了什么东西”
任以虚道:“你把这两根棍子铺在路上试试。”
朱棣一愣,旋即便将这两根棍子铺在了路上,却仍旧没有察觉出哪里不对劲,朱橚只是下意识的踩到了这两根铁棍的上面。
而就是这一踩,朱橚登时便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
“先生,这,这棍子陷到地下去了”
“怎么,很奇怪吗”
朱橚的眼前登时便是一亮:“任先生,我懂了。”
“先秦时期的那些驰道,中间铺设的枕木,也不仅仅是为了让马儿迈开步子!”
“而是为了将力给分散开!”
朱橚这样的学生,永远都是讨老师喜欢的那一种,因为只要稍加点拨,便可以自己领悟过来。
师徒二人忙了几天几夜,总算是拿出了大明第一台火车的模型。
根据数据的反馈,这样的“蒸汽车”至少可以拉动几百石的东西!
最关键的是,这一条路上,可不是只能走一辆车!
这辆车完全解决,从矿场到码头这段路的运输问题,甚至也可以用在客运领域。
最关键的是,这辆车完全不需要休息,可以昼夜不停的行驶。
只要这辆车的速度可以跟马车持平,运送同样重量的货物,仅仅需要马车将近一半的时间!
不仅仅是货!
而且还有人!
一旦将此物修成,即便是金陵的兵马想要赶赴大都,最多也就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了!
不仅如此,发达的交通,还会使得诸多边疆与大明腹地的联系,逐渐热络起来。
西南一带的改土归流也会成为现实!
单单凭这一点,这种车的影响,就不会亚于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