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最近一段时间承恩侯府发生的事,众人很快就拼凑出事情经过。
承恩侯在外养人,老夫人知道后气的病倒。
不得已,承恩侯回了侯府。
见到看不上的妻子把太子殿下接进了府,当即顾不上外室和私生子。
于是外室带着孩子闹,结果承恩侯为了前途偏袒妻子,他们吃了大亏。
之后承恩侯把外室和私生子给忘了,私生子在这期间生病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反正肯定是出事了。
于是外室疯了,在宴会上捅了承恩侯后自杀。
由于伤的太重,承恩侯没救过来。
本来病重的老夫人听说了儿子身死的消息,病情加重一命呜呼。
承恩侯府没人出来说什么,这些都是人们根据已知的情况推理的。
正是由于这些是人们一点点推理的,才更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当然,也有那聪明人看穿了本质。
承恩侯成亲多年和正妻没有子嗣,老夫人作为母亲真的不管不问吗?
私生子那么大了,老夫人真的可能在此之前毫不知情吗?
侯府刚出事,承恩侯就在府中见到了太子殿下,这是不是太巧了?
承恩侯夫人在此之前一直不爱掺和那些个夫人小姐办的宴会,怎么突然主动举行宴会?
那外室和私生子既然在府中,发生了什么身为侯府主母会不知道?
举办宴会的地方距离那外室所在的院子那么近,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承恩侯是被捅了,可一个瘦弱的女人仅靠簪子,捅的还是血肉厚实的后心,能这么快毙命吗?
老夫人重病在床,没人说的话她怎么会这么及时知道儿子死了,这其中承恩侯夫人又做了什么?
种种疑问都在说明,这一切是有人算计好的。
而算计一切的人是谁,答案呼之欲出。
能看透这些的人都是聪明人,他们不会为了空有爵位的废物得罪皇后和太子面前的红人。
他们只会教导家中小辈,对承恩侯府留个心眼,不要随便得罪因父亲去世直接承爵的新侯爷。
一个被那样的母亲选中过继的孩子,怎么可能是好欺负的软柿子。
他们坚信,不管这新的承恩侯外表多么有欺骗性,都改变不了和养母至少三分像的内心。
京城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多,各种各样的八卦事情自然也多。
承恩侯府的事虽然颇具谈资,但也只沸沸扬扬传了半月,就慢慢无人提及了。
就在承恩侯府归于平静时,前朝后宫的气氛却越发焦灼。
本来身体康健的皇帝突然病倒。
太子作为长子都尚且年幼,更遑论其他皇子。
无适龄皇嗣可以代为监国,前朝就这样被丞相和几个重臣暂时把控。
后宫,皇后认为皇帝突然病倒是被人谋害。
很快就以中宫之主的身份将人揪出,不等皇帝苏醒就直接处置。
在这前朝归丞相管控,后宫被皇后把持的情况下。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
太子登基是板上钉钉,甚至在个把月就能实现的事实。
至于这一切的起源,上一个例子就在这摆着。
就连太子都在上一个这样干的人府中休养呢。
一时间,意识到某些情况的官员纷纷自查。
生怕前朝后宫的事还没影响他们,内宅就先给他们爆大雷。
他们可不想当死去的承恩侯,也不想当被迫重病的皇帝。
外室是什么,宠妾是什么,夫人我对你是真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