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李大强真干了,党员还是靠得住的!”一位村民感叹道。
另一边,岭南镇中心小学的老党员张老师承诺,每周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免费辅导功课。
他不仅履行了承诺,还自费购置了一批课外书,受到了孩子们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短短一个月,岭南镇的党员承诺制便初见成效。村民们发现,原本“隐身”的党员开始频繁出现在田间地头;原本“无人问津”的破旧公共设施,居然开始有人主动修缮。
“自从推行这个承诺制,村里的变化真大!”
“是啊,党员的形象都不一样了,真是做实事的。”
岭南镇的成功试点迅速引起了县委的关注。李志远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听取了李一凡的汇报后,当即表示:“这项制度有突破性意义!我们要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县推广。”
而省里也隐隐对这项创新有所耳闻,省组织部部长许宏志甚至派人前来调研岭南镇的党员承诺制。
随着承诺制的推行,党员的履诺能力成为党内考核的重要指标。一些党员在履诺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镇党委也积极协调解决。
例如,岭南镇南山村的一位党员承诺帮助村民发展冬季大棚种植,但缺乏启动资金。李一凡得知后,主动联系县农办,拨付专项资金,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党员承诺制”逐渐成为岭南镇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推动了村镇的实际问题解决,也让李一凡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县内的威信。
深夜,李一凡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当天的履诺总结报告。他深知,这项制度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其制度化、长效化。
“改革不只是为了政绩,更是为了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李一凡喃喃自语,目光中透着坚定与自信。
尽管党员承诺制在岭南镇初见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困难与挑战逐步显现。
岭南镇南溪村的一名党员王志刚承诺,每周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开展体育活动,帮助他们增强体质。然而,由于经费紧张,王志刚买不起器材,只能用自家院子改建的简易场地进行训练。
这件事很快被镇党委得知。何江林带领工作组实地考察后,向县政府提交了专项申请,最终为南溪村配备了基础体育设施。
“党员履诺,不能让他们单打独斗。”李一凡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组织必须成为党员的后盾,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岭南镇东河村的老党员李老汉承诺,义务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提供一年的免费理发服务。起初,他独自推着理发车挨家挨户服务,后来村里一些热心青年也主动加入,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李老汉的举动感动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党员就是我们的榜样!”一位参与服务的青年说道。
在李一凡的推动下,岭南镇的党员承诺制逐渐从“党员带头”演变为“党员带群众”的基层治理模式,许多村民也开始自发参与到公共事务中。
为确保承诺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岭南镇党委在每季度末组织一次公开评议会,邀请村民对党员的履诺情况进行打分。
这一天,岭南镇的会议室座无虚席,村民代表们正在热烈讨论。
“我觉得张大明书记的履诺还是有些不到位,他承诺的水利修缮到现在只完成了一半。”一位村民代表说道。
“但他毕竟已经修了一部分,比以前好多了。”另一位代表补充道。
在村民的监督下,党员们的承诺与实际履行情况一目了然,既增强了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也让党员的工作更有压力和动力。
一个月后,岭南镇的党员承诺制取得了显着成效。李志远在县委常委会上高度评价这一制度,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
“李一凡同志的试点工作非常成功,这是一项能够打通党群关系的创新。岭南镇的经验值得全县学习。”李志远说道。
随即,县委下发文件,要求各乡镇学习岭南镇的模式,同时成立督导组,监督承诺制的执行效果。
承诺制的全面推行让李一凡的声望进一步提升,但他深知,这只是他仕途中的一步棋。
当夜深人静,他独自站在岭南镇政府的走廊上,回忆着从岭南镇改革到现在的每一步。
“无论是政绩,还是信任,都需要脚踏实地。”他心中暗自发誓,要将岭南镇的经验打造成全县、乃至全省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