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婆婆永久讲着“狼外婆”的故事,同样永久唱着“妹将树身要三摇,摆摆叶儿郎哥来”的山歌。
这样永久地重复着,而孩童们也并不觉得无趣,还是天天缠着夏婆婆讲故事,唱山歌。
夏婆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孤老婆子,至少孩童印象里是如此。夏婆婆不是当地人,但是孩童们从来没有弄清楚过她是哪里人。
夏婆婆今犹在?自然是不活着了。
那时候的夏婆婆就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现在还活着都接近一百岁了。
那样清贫孤苦的人生凭着什么能熬这么长时间呢?
只是,夏婆婆会葬在哪里呢?是她那从不曾露面的亲人来把她安葬,还是街坊邻里来把她安葬?
夏婆婆又是怎样死的呢?是寿终正寝,还是因为磨坊倒闭,她失去了生活,所以贫穷而死?
这一切都无从知晓了。
奇怪,怎么以前没有想起问一问母亲呢?
虽是这样想着,但灵生往后也不会再问母亲这样的问题了。
母亲是什么心思也没有了,她失去了她的伴侣,母亲从此都不会再愉快了吧。
而我也不会愉快了。我的伴侣虽然尚在人世,但是我也失去他了。因为他的人,他的心都给了别人了的。
磨盘上随意放置着两把用高粱穗儿扎成的小刷子,精致小巧又柔软,曾经磨坊的磨倌就用它来把磨盘上的面粉刷进帆布口袋里。
磨坊已荒废了至少二十年了,可里面的陈设却一如当年,仿佛不是荒废已久,而只是刚刚下班,暂时歇业。
磨坊前面的空地上杂草丛生,那条全长500米的磨渠早已干涸,沟渠两边蒿草和藤蔓疯长,把整条磨渠深深湮没了。
只有旁边的穿山河的河流一如既往地轻鸣着,向东流淌。
那个落后而缓慢的年代,却充满了欢歌笑语,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感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如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精致美食取代了粗茶淡饭。低矮破旧的砖瓦房、茅草屋为高楼林立所取代。
从前徒步出行、要么缓车殆马,现在大街小巷塞满了的私家车。从前是粗衣麻布、鹑衣百结,如今商场里琳琅满目的精美时装。
不愁吃不愁喝的年代,为何还如此忧思千转,郁郁不欢,快乐也永久地失守。
温饱不愁了,新的欲望滋生了。
贪欲横生,人性迷航。生活中攀比不足,婚内出轨,三观扭曲,“知足常乐”变成了“及时享乐”。
不负责任,凉薄自私的人都混得风生水起,但凡还有点良知和心软的人们,却都陷入了困顿和郁闷之中。
这般际遇,怎不叫人回过头去怀念那些至纯的清凉时光?
那些清淡平和的岁月,那些简单纯粹的快乐,那些不离不弃,从一而终的情感。
回不去的流年,一去不复返。
太多烦恼和忧思沉沉压在心头,令人空劳神思,心绪滞塞。
不知不觉间,灵生漫游的小脚踏上了通往山神庙的山路。她径直来到了独隐于丘山一隅的山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