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原来是这样,倒是徒儿多虑了!”
听完王潜的一番解释之后,马陵也顿时恍然,心中对于王潜的崇敬更多了几分。
他原以为自己考虑的已经够多了,结果到了师父面前,却不过只是最浅显的东西,根本就不值得在意。
“哎,你这并非多虑!”
王潜摆了摆手,凝声道:“为师之所以没有将你担忧的那些放在心上,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工匠的存在。
试问,如果我大汉没有这诸多的工匠作为依托,为师又哪里来的底气,去说出那样一番话呢?
而我大汉的科技与生产力,之所以能够领先草原,靠的正是你的那种忧虑之心。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虑不止可以让人瞻前顾后,同样也能给人以一种不断进取的动力。
只要你们能够保持这种忧虑之心,不断的向前迈进,那么诸多敌人,最多也就是追着咱们赶而已,并不足为虑。
反之,倘若我等因为些许成便志得意满,而变得不思进取的话,那么迟早也会被人反超!”
“师父说的是,徒儿一定谨记师父教诲!”
听到王潜的一番话,马陵也重重的点了点头。
“好了,这里就交给你了,为师还有其他事物需要准备!”
“是,徒儿恭送师父!”
马陵答应一声,将王潜送出作坊之后,便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忙碌当中。
回到帝师府后,王潜也随即钻进了书房当中,开始思虑起了此番出兵的其他事宜。
不同于先前的出兵平息羌乱!
羌人内附大汉多年,虽然一直被视作附庸,饱受鄙夷和排挤,但在人们内心深处,还是将其视作自己人的。
但鲜卑可就不一样了!
自从战胜匈奴,成为了草原霸主以来,鲜卑就一直以一种强硬的态度来处理他们与大汉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以来,更是将自己摆到了与大汉天子齐平的地位,一心想要重现、甚至是超越当年匈奴鼎盛时期对于大汉的压制态势。
这也是为什么,檀石槐当年会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汉桓帝对他的封王。
相比于内附大汉的羌人、南匈奴、南乌桓以及其他蛮夷来说,他们的起兵,不过是小弟闹事而已,鲜卑人起兵则是外敌入侵,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因此,此番出战鲜卑,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大汉真正意义的第一次与外敌作战,由不得王潜不重视。
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对于王潜而言,此时的大汉好不容易才安稳下来,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跟鲜卑人慢慢拉扯。
大汉需要通过此番战争,给鲜卑人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不敢……至少不敢在短时间内在打大汉的主意。
因此,王潜目前所需要做的,就是壮大此番出兵的声势与影响力,以便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
虽然此前因为那句:“不负万千热血青年的一片赤诚”而激起了无数人的追捧,但对于王潜来说,却还是远远不够的。
毕竟口号的记忆是短暂的,人们或许会因为一时氛围而热血沸腾,但很快就会将其忘却。
因此,王潜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将这句口号进行具象化,以求能够更好的将其刻进万千民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