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辞!”
随后,谢哲带着韩信一路快马加鞭地赶回了蕲县的军营。
一到达目的地,他顾不上休息,立刻着手安排人手将粮食送往项梁处。
此时韩信才知道谢哲竟用了五万石粮食来换自己,心中感动万分,一个劲的向谢哲表达忠心。
谢哲见状,也是十分满意,待一切事宜都处理妥当之后,便带着韩信回到了沛县。
刚刚回到沛县,萧何就急匆匆地前来禀报说:“主公,有大才前来投奔!”
“哦?萧何认定的人,那必然是大才,此人叫什么?”谢哲询问道。
“此人名叫张良,颍川城父人,胸怀谋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萧何激动地说道。
“你说谁?张良?”谢哲不敢置信的问道。
“正是,难道主公认识?”萧何疑惑道。
“张良谁不认识?”谢哲心里想着,但面上缓和了一下情绪说道:“没,不认识,不过你推荐的人,必然不会差。”
随后他先吩咐下属为韩信准备住处,并确保其生活所需一应俱全。待一切安排就绪,谢哲这才迫不及待地前去会见张良。
当见到张良时,谢哲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激动地说道:“久闻张先生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张良亦微笑着回应道:“谢大将军谬赞,能得大人赏识,实乃张某荣幸。”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之间仿佛有一种默契。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促膝长谈,从天下局势谈到治国方略,从兵法谋略谈到人生理想。
越聊越是投机,越谈越是尽兴。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但二人仍意犹未尽。
最后,张良被谢哲的才华和胸怀所折服,表示愿意从此认谢哲为主公,辅佐他成就一番大业。而谢哲自然也是求之不得,欣然应允。
等到第二天,谢哲让人喊来手下所有将领,给他们介绍了韩信和张良,众人相互认识了一番。
随后谢哲命张良为自己的军师,参与军事战略部署,而韩信则让他统领十万部队驻守白马,伺机往邯郸、巨鹿方向进攻。
但韩信的这一任命,引发了众多人的强烈反对。然而,在谢哲强硬的支持之下,尽管众人心中仍有不满和质疑,但最终也只能无奈地选择默认。
紧接着,谢哲下令,准备自己亲率大军进攻武关,但手下的将士纷纷阻拦,认为时机未到。
自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掀起反秦浪潮之后,胡亥便心急如焚地调动了由王离统领的蒙家军二十万人马火速回防关中地区,以巩固咸阳的防线。
不仅如此,他还分派给了章邯五万军队,并联合骊山囚徒临时组建起一支二十万人的队伍,全力平定陈胜吴广的叛乱。
而此时,由于对叛军的穷追不舍,章邯所统率的部分军队已经被牵制在了赵国境内。
此外,胡亥为确保关中地区内部局势稳定,又再度调拨了五万军力用于镇压当地此起彼伏的叛乱活动。
如此一来,原本重兵把守的武关如今只剩下十万守军。
尽管武关的守军数量相对较少,但此地地势极为险峻,城墙高耸坚固,易守难攻。
若想仅仅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展开正面强攻,恐怕至少需要集结十五万甚至二十万以上的兵力才有胜算可言。
所有人都认为此次攻取武关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谢哲仍力排众议,带领五万将士毅然踏上了征程。
而面对这样的命令,士兵们并没有退缩,个个精神抖擞,队列整齐划一,站立在武关前方,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一面绣着巨大“谢”字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肆意飘扬。
谢哲身骑一匹雄健的战马,稳稳地立于队伍前方,目光坚定地凝视着远处那座雄伟的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