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陈星那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的同窗好友季为康,在细细品味完经典名着《红楼梦》之后,心中不禁生出一番别样的见解。对于薛宝钗最终嫁予贾宝玉这一情节发展,他着实觉得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要知道,季为康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红迷”发烧友,对这部巨着可谓熟读于心,反复研读了多遍。
然而,令他感到颇为诧异的是,身边众多喜爱林黛玉的友人竟然对薛宝钗深恶痛绝。
究其缘由,似乎仅有一条——他们一致认定正是薛宝钗横刀夺爱,硬生生地将贾宝玉从林黛玉手中抢走,从而致使林黛玉的病情愈发沉重,最终香消玉殒。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季为康对此却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随着他对《红楼梦》阅读次数的增多以及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他越发觉得那种所谓“宝钗从黛玉手里抢走宝玉”的论调实在是荒诞不经、纯属子虚乌有!
在他看来,且先不论其他方面,单就薛宝钗自身的条件而言,她无论容貌还是才学均堪称出类拔萃。
当初她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其目的乃是参加宫廷选秀,期望能够入宫成为公主或者郡主的陪侍才人。
由此足见,薛宝钗的起点不但颇高,并且她显然具备相当强大的竞争实力。
宝钗来到荣国府本是暂住,这其中缘由说来话长。其一乃是贾母执意挽留,态度坚决,让人难以拒绝;其二则是为了陪伴贾家众姊妹,顺带提升一下她们在诗词歌赋等方面的造诣与学识。
然而,关于宝钗是否曾在宝玉和黛玉之间横插一杠子,季为康在通读全书之后,不仅未寻得哪怕只字半句的相关描述,反倒觉得宝钗一直都对宝玉避之不及,似乎生怕引起黛玉的误会或多心。
至于后来宝钗为何会嫁给宝玉,其实也是迫于无奈。此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致,可以说是贾母与薛姨妈、王夫人经过一番交流协商后达成的共识。实际上,宝钗本人对此桩婚事毫无情愿之意。
依季为康之见,在这段婚姻当中,宝钗非但未曾体验到丝毫爱情的滋味,相反还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
不过,陈星对此却持有不同看法。他觉得宝钗之所以不受人待见,关键在于其虚伪冷漠的性格特点。
原来,宝钗最初可是一心一意想要参加选秀女入宫的,只是不幸落选之后,才不得已将目光转向了宝玉。而且倘若贾家当时还有其他适龄的嫡子可供选择,以她的心思,绝对不会挑中宝玉,毕竟在她眼中,宝玉整日不思进取。
陈星心中暗自思忖着,那薛宝钗的娘家状况可谓是混乱不堪、一塌糊涂!
且不提其出身低微,单说她那个兄长,竟是犯下杀人重罪之人;再瞧她嫂嫂,更是遭遇了非正常死亡之惨事。可怜香菱年纪尚小,却早早地被薛家折磨致死。
至于那薛姨妈,年老体弱之际竟落得个无人依靠的凄凉下场。
更糟糕的是,由于她那不成器的哥嫂将家业败坏殆尽,以至于薛宝钗出嫁之时,恐怕就连一份像模像样的嫁妆都难以置办齐全。
若是搁到如今这个时代,这样的女子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良配啊!
此外,陈星对于薛宝钗引诱贾宝玉一事也是颇有看法。
想当初,两人初次显露端倪便是那次“比灵通”。原来,所谓的“金玉良缘”乃是薛家早有预谋之事,只待一个恰当的时机向贾宝玉透露罢了。这不,时机终于来临——薛宝钗因病在家休养,贾宝玉前往梨香院探望。
薛家母女显然是精心策划好了这场戏码:由薛宝钗挑起话题,紧接着丫鬟金莺儿巧妙凑趣,故意说出“这金的必得有玉的来配”之类的话语以试探贾宝玉。最终,成功引得贾宝玉亲口说出那句关键之言:“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从而暗示了这段所谓的“金玉良缘”。
且说第二次乃是元春在端午节时赐予家中众人礼物,其中宝玉和宝钗所获之礼竟完全相同。说来也巧,彼时宝钗的左腕之上正笼着一串珠子,然而由于她生来肌肤丰腴润泽,那串珠子想要褪下却是颇为不易,简而言之,就是被紧紧地卡在了手腕处。
令人诧异的是,明明只是想要脱下卡在手腕上的珠串而已,按理来说能看到的也不过就是手腕罢了,但宝玉站在一旁,竟然瞥见了宝钗如雪般洁白的一截酥臂。细细观瞧之下,才发现原来是宝姐姐将自己的衣袖高高挽起,几乎赶上了坎肩的高度,以至于整条胳膊都毫无遮掩地露了出来。
再说这第三次,正值烈日炎炎的正午时分,宝钗居然打算前往宝玉住处找他闲聊,以此消解午后的困倦之意。
这般酷热难耐之际,就连贾雨村前来登门拜访,宝钗都会忍不住抱怨道:“这人当真是无趣得紧,如此炎热的天气,怎的不在家中好生歇息,反倒四处奔走?”然而,就在这人人皆于午睡之时,她却执意要前去做客。
果不其然,待她到了宝玉房中后,只见宝玉已然沉沉睡去,房间内的一众大小丫鬟们亦是睡意正浓,唯有袭人尚守在宝玉身旁,专心致志地绣着一件肚兜此番情景着实尴尬至极,无论是作为客人的宝钗,还是身为主人的宝玉等人,皆是颇感难为情。即便彼此姐妹情深,相处之间也是要有一定分寸才行啊!
袭人向来对昼夜之分并无太多概念,此时屋外更是有众多丫头和婆子候着,只需她一声召唤,便能有人前来陪伴。然而,不知为何,她竟匆匆抽离而去,独留宝钗一人守在正在午睡的宝玉身旁。
宝钗本专注于手中的针线活儿,并未留心周遭情形。
当她不经意间蹲下身子时,恰好坐到了袭人方才所坐之处。随后,她的目光被那精巧可爱的活计吸引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爱之情。于是,她不由自主地拾起绣花针,准备代替袭人继续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