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两境沿线,以及河南一带,百姓安定者少,流亡者众,分别流散至河东河北诸州。
流民无户,多数又被地主豪强所控,沦为奴隶私兵。
从仲密叛逃之后,父王已在各州巡视,先后掌握了大致的流民情况,皆记录于此文书之中。
粗统便有五十万众以上,此数庞大,朝堂不得不重视。
我如今所托之事,便是这流民扩户的之事!
朝廷会委派兵力给二位叔伯,以前往诸州,为流民编户,置分田产,重新核定各州租调基数。
其中流民论为私兵者,便以诏充公。
河北一代的豪强门阀,乡党氏族,擅养私兵者甚众,二位叔伯,亦当好好与之周旋。
若遇负隅顽抗者,则以欺君谋逆之罪处之,切莫心慈手软。 ”
高澄越往后说,越发严肃,说到最后一句,言语之调更是狠厉。
“司徒公,昔日你曾上表撤裁私兵之事,当知之中厉害之处。
你们都是朝廷的栋梁,大魏的能臣,将此重任托付于你们二位,我才会放心!”
高澄没有征询他们的意见,说完以后就静静地等着二人的回复
高隆之率先打破沉默,站起身来,双手抱拳,语气坚定
“既为朝廷命官,大将军委任扩户之事,下官在所不辞!”
孙腾看了高隆之一眼,也只能缓缓说道:“老朽虽年迈,既得大将军信任,也定然全力以赴。”
高澄闻言大笑:“很好,此等重任,也只能是交给你们二位重臣,如此,我们便好生商讨一番。”
随后,几人在中书省内详细商议,直至傍晚,才各自离开。
十月,朝廷便委派太保孙腾、大司徒高隆之出任括户大使,分别到各个州开始流民扩户。
再之后高澄也很快走完程序,任命了高隆之为尚书令。
之后带着宋游道一起,去了晋阳,委任大行台吏部。
在高澄返回晋阳之前,高欢特意安排秦姝暂行居于大丞相府外,以防他俩碰面。
高澄的几个儿子听闻父亲到了丞相府,皆雀跃着奔向他。
孝琬一头扎进高澄怀里,撒娇求抱抱;
其他孩子则在父亲跟前站得笔直,急于展示自己近日的“才学”,
眼神里满是期待与兴奋,小脸个个涨得通红,仿佛在说“阿爷,先看我,先看我”。
高长恭因与秦姝相处了大半年,数日前才被娄昭君接回府中,相较其他兄弟,显得有些拘谨疏离。
或许是受秦姝平日教导的影响,他见到高澄时,并未如其他兄弟那般急切地“争宠”。
只是静静地立在一旁,目光平和地看着父亲与兄弟们互动,小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微微咬着下唇。
高澄偶然抬眼,瞧见了长恭,便轻轻放下怀中的孝琬,微笑着向他招手,眼中满是慈爱。
“长恭,来,到阿爷这儿来。”
高长恭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嘴角上扬,快步跑到高澄面前。
高澄一把抱起他,亲昵地问道:
“长恭为何站得那般远?莫不是不认得阿爷了?”
高长恭连忙摇头,小手摆了摆:“不是的,阿爷!”
高澄嘴角微微上扬,可看着高长恭,心里却泛起一阵酸楚,眼眶渐渐湿润,他极力忍住泪水,声音依然温柔。
“你的兄长们都给阿爷背诗了,长恭你可有学得几首?”
高长恭眨了眨眼睛,认真地回答:“阿爷,长恭未曾学诗,只跟着阿姑学武。”
说是学武,不过是比划几个姿势。
但高澄一听,心中一怔,眼里顿时又了光亮,轻声确认。
“阿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