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向烛坐在院中的石桌前不知道是第几次叹气,整个人看起来都非常心神不宁。
“公子不是说今日去钓鱼吗?怎么又提着东西回来了?”水无树从屋子中探出头来,片刻后端出来一杯茉莉花茶放在喻向烛面前。
“别提了。”喻向烛摆了摆手十分心塞的啜饮了一口茶,“现在河边站的人比河里的鱼都多。”
水无树:?
她还没问什么,小院的门忽然被打开,水言恒抱着一个还正在冒热气的纸袋走了进来,“公子和小宝用过早饭了吗?我带了包子回来。”
“哥你怎么回来了?你不是去书院了吗?”水无树伸手接过水言恒手中的纸袋子,低头一看就知道买的是她和喻向烛都喜欢吃的那家包子店的包子。
“夫子说他要去河边看圣上南巡的船,今日给我们放了假。”
水言恒话音刚落就发现喻向烛在听到他的话后,一下子就一点点无精打采了起来,看起来很心事重重的样子。
他不着痕迹的将目光投向水无树,眨了眨眼无声的问自己妹妹喻向烛这是怎么了。
水无树很轻的摇了摇头,站在喻向烛身后用口型说,“不知道,刚刚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这样子。”
两个孩子面面相觑了几秒都没搞明白喻向烛为什么心情不好,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不过中午的时候水言恒罕见的做了喻向烛爱吃的但做起来很麻烦的菜。
看到喻向烛猫儿似的叼了几口就没再动筷子的时候,两个孩子都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喻向烛现在的心情铁定差的没边。
喻向烛不想坏了他们两个吃饭的心情,兀自抱着杯茶跑去院中的凉亭下坐着发呆去了。
他前脚刚离开餐桌,后脚两个孩子就凑到一块小声嘀咕,“公子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平日里他最爱吃的菜都没吃几口。”
“不知道,今晨公子出门前还好好的,说要去钓鱼结果没去半个时辰就回来了之后看起来心情就不是很好的样子。”
“难不成是因为没能钓成鱼?”水无树猜的时候说出口自己都不太相信。
“公子不是这样的人,之前他连着好几天没钓到鱼都不挂脸的。”水言恒想都不想就把这个设想打了叉。
他们两个思索了半天最后都没得出什么结果,只能商量着怎么哄喻向烛高兴一点。
而喻向烛此刻捧着茶盏正望着不远处的竹叶出神,他其实并没有心情不好那么夸张,只是有些复杂外加上一些怅然。
明明才几年未见仇风巽那样年轻的人怎么就早早青丝变华发了呢?难道是因为朝堂之事吗?
他想了想觉得不太可能,若是朝堂之事有那么棘手的话朝堂的局势应该会有一点动荡才对。
要是真的如此以仇风巽的性子肯定在处理完所有动荡之前不会搞什么南巡。
更别说他在死遁前还给仇风巽留下了那么多可用之才,就算不可能百分百用得上就算用得上百分之五十也足够助仇风巽一臂之力。
但如果仇风巽不信他一个都没用就不好说了,不过以仇风巽的眼光应当不会错信佞臣才是。
这么一想肯定不是朝堂上的事,那会是什么样的事能让仇风巽白了头呢?喻向烛想了许久愣是没往自己身上想过。
他一直觉得仇风巽应该早就忘了自己,毕竟他只是对方曾经的敌人而已,现如今宁国早就覆灭他早就已经是“手下败将”。
喻向烛当然知道有关于仇风巽忘不掉自己之类的传闻,但他始终觉得就仅仅是传闻而已,就像那些野史一样大部分都信不得。
而且就算他信又能怎样呢,他已经是一个本应该已经身死的人,哪有死人复活这种听起来就惊悚的事会发生。
仇风巽要是真见到他不当场找个驱鬼师都算是对他客气的了。
喻向烛的思绪已经开始漫随天际般的想哪是哪,他现在并没有从烟洲城搬走的打算。
一方面是因为仇风巽南巡停留在烟洲城顶多几天的时间,这几天他谨慎些不出门就是了。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仇风巽现在已经抵达了烟洲城,此刻城门那边一定管的很严。
他要是真搬着东西带着两个孩子跑才是真正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太引人注目和怀疑他们突然跑是不是做贼心虚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喻向烛实在是不想因为仅仅见了仇风巽一眼,就如此草木皆兵的又躲又逃,仇风巽又不知道他在这里。
烟洲城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他有些懒得挪窝,在仇风巽离开烟洲城之前他绝对不可能再离开家半步。
与此同时烟洲城县令为了给仇风巽接风洗尘举办了一场格外用心的宴会。
仇风巽坐在最前面的位子上自始至终只问了县令一句话,“城内有没有一个身穿月白色衣袍头戴笠帽的男子。”
正准备给他倒酒的县令闻言一愣,头顶不由自主的冒出一个问号来。
烟洲城虽然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城镇,但居住人口还真不少,突然问他有没有这样的人又不说名姓县令还真不知道:
“烟洲城内百姓多微臣还真没注意过有没有陛下说的这种穿着的人,敢问陛下此人的名姓是?”
仇风巽面露犹豫了一瞬,“有可能姓喻。”
县令:?
什么叫做有可能姓喻啊,不过就算是姓喻的他其实也没任何印象:
“回陛下的话微臣不知烟洲城内有这样的人,望陛下恕罪,微臣等下就派人去查。”
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事,仇风巽也没有怪罪县令的意思,神色平静的“嗯”了一声表示他知道了。
此刻副县令却突然开了口,“禀报陛下,微臣好像知道陛下要找的人在哪。”
此言一出仇风巽和县令的目光双双落在副县令身上,看的副县令有一点紧张:
“前些日子微臣听家中老母提过一句,微臣府上的对联是找一位姓喻的公子写的,那公子有一手好字,不少百姓都找他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