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吏治不清,民不聊生。当先惩贪官,后立新制。\"燕如烟拱手道,\"《吏治十疏》中已详述改革之策。\"
\"准奏。\"帝王嘶哑的声音惊起殿外栖鸦,\"即日起,燕卿总领吏治整顿事。李玄璋、王德明等人即刻下狱,候朕发落。\"
李玄璋面如死灰,双腿一软跪倒在地:\"陛下明鉴啊!臣冤枉!\"
\"冤枉?\"皇帝冷笑,\"朕给过你机会,你却恃宠而骄,视朝纲如儿戏!\"
御林军涌入大殿,将李玄璋等人拖出。他们的哭喊声在宫墙间回荡,却无人理会。朝堂上剩下的官员噤若寒蝉,不敢抬头。
\"退朝!\"皇帝宣布,随即对燕如烟道,\"燕卿留步。\"
待众人退去,皇帝疲惫地靠在龙椅上:\"李无忌临终前曾言,你有过人之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臣不敢当。\"燕如烟垂首,\"只是不忍见百姓受苦,朝纲倾颓。\"
\"你可知,朕为何如此信任你?\"
\"臣不知。\"
\"因你心中有大义。\"皇帝叹息,\"这朝堂之上,能为苍生着想者,寥寥无几。\"
燕如烟沉默片刻,终于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陛下龙体欠安,恐难久视。太子年幼,朝中又多奸佞。若不早做准备,恐怕\"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苦笑:\"你连这都看出来了。\"
\"臣是御医,自然能看出些端倪。\"
\"那你可有良策?\"
\"立储、清吏、强兵、富民。\"燕如烟斩钉截铁道,\"唯有如此,才能保大周江山稳固。\"
皇帝沉思良久,终于点头:\"就依你所言。\"
暮色染红宫墙时,三辆囚车碾过御街青石,发出沉闷的轰鸣。街边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有人认出了囚车中的李玄璋,不由窃窃私语。
\"那不是当朝首辅吗?怎么\"
\"听说是贪污受贿,被抄家问罪了!\"
\"活该!这些年赋税越来越重,原来都进了这些人的腰包!\"
燕如烟独立角楼,看着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贵们披发跣足,狼狈不堪。晚风送来诏狱铁链声响,混着钱颖商铺新到的波斯香料味。那香料是从西域千里迢迢运来的,价值连城,却因为朝中贪官的层层盘剥,普通百姓根本无缘得见。
\"李大人,你可还记得三年前江州水患时,那些饿殍遍野的景象?\"燕如烟轻声自语,\"若非你中饱私囊,或许能多救些人命。\"
角楼下,一个小内侍匆匆跑来:\"燕大人,陛下宣您入宫议事!\"
燕如烟整理衣冠,最后看了一眼远去的囚车,转身走向宫门。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朝堂积弊已久,清理起来绝非易事。但既然踏上这条路,她就不会回头。
\"李无忌,你在天有灵,可看到了吗?\"她望向天际残阳,\"我会完成你未竟的事业,还这朝堂一片清明。\"
夜幕降临,宫灯次第点亮。燕如烟的身影消失在重重宫门之后,唯有那坚定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夜色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