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落地香港国际机场后20分钟,我在出站口见到了周晓枫,他刚从北京过来。
对比我因为舟车劳顿的灰头土脸,他倒显得精神饱满,只不过看起来有些心事重重,眼神里少了以往重逢的兴奋,只是很淡然地接过我的行李箱。
“等了我多久了?”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有些沙哑。
“比你的航班早落地1个小时。”他拉起我的手,“这么凉?还有,你嗓子怎么了?”
我抽了抽鼻子,“可能有点感冒了。”
“冰天雪地里受寒了?”周晓枫下意识把我搂在怀里,温暖的手心摩挲着我的手臂,“你们公司太狠了,这算不算工伤呢?”
“只要不瘫痪,都不算工伤。”我抬头看看他,周晓枫的眼神是熟悉的,熟悉到可以让我放心地卸下很多疲惫。
到家后,他让我靠在床上休息,自己去厨房捣鼓了小半天,出来的时候手上握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浅褐色液体。
“喝吧,驱寒的。”周晓枫脱下外套,额头上有一层细细的汗,香港比北京温度高太多。
我小饮一口,“加了生姜?”
“生姜红枣水冲的感冒颗粒。”周晓枫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全部喝完。
喝完了,全身都很放松,很舒服,我把杯子搁在床头柜上,“谁教你这样做的?”
“我小时候感冒了,我奶奶就煮这个生姜红枣水给我喝,以前没有这种中成药,爷爷会往里面加点草药,什么荆芥防风之类的,反正有效。”
“我听你爸说过,爷爷是个中医。”
“算不上中医吧,他也没有正儿八经学过,就是跟着一个赤脚医生混了几年,后来自己也顶多算个赤脚医生,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他。”
我调整了一下枕头,换了个舒服的姿势继续靠着,“灵儿还好吧?”
“还好,我每天都视频,你要不要跟她视频一下?”
我看了看时间,九点刚过,“算了吧,冬天冷,她起来比较迟,这会估计还在睡觉。”
“那也是。想吃点什么?我来给你做。”
“飞机上吃了早餐的。”
“飞机上那叫什么早餐。”周晓枫不理我,系上围裙就开始在厨房忙活,“你冰箱里也没什么东西,就几个鸡蛋和火腿肠。”
“要不我下楼买点儿菜。”楼下有个小超市,生鲜品种虽然不多,但做早餐够用。
“我去吧。”他说话的当儿已经站在门口换鞋了。
周晓枫下楼了,房间里安静下来。我感觉好了很多,下床在屋里转了转,换了居家服,打开行李箱,翻出这两天积累的脏衣服,脏衣服也不多,毕竟是冬天,也就是每日换下的贴身内衣裤,看来用不着洗衣机,手洗就可以了。
每日用电脑的人多少都会神经衰弱,而家务是良药,洗洗刷刷的动作如果十分投入,就会如同橡皮擦一样,把大脑里胡思乱想的东西一点点清除干净,过程有些辛苦,结局很清爽。当我把衣服拧干晾晒的时候,门口有响动。
“回来啦?”我心情好了,声音都明亮很多。
“哎,上午的超市菜还挺多的,今天不用出去吃饭了,就在家里做吧。”周晓枫拎着大袋子菜走进厨房——具体说不是厨房,只是一个可以煮饭的操作台而已。
我擦干手,围观他从购物袋里拿出各种各样的食材,“我帮你做点啥?”
周晓枫歪头看看我,“那就一起择菜吧。”说着他递给我一把豆角。
“早餐吃豆角?”
周晓枫看看时间,“干脆早午饭一起做了吧,你看都10点了。”
“也行。”
我俩分工,他操刀,我动手,小公寓里都是厨具碰撞的声音,俩人都专注手上食材,并无多少交流。虽然我很小就学着做饭,但是并没有长期坚持过——做饭这种技能也是需要练习的,而周晓枫,尽管从小不沾阳春水,但是在深圳的一年半他包揽了我俩在家的所有饮食,虽然起步晚,但操作频繁且持续,所以总而言之,他的厨艺比我好太多。我偶尔侧头瞅他忙碌的样子,仿佛能看到我父母、他父母、祖父母、一众亲戚们在家里灶台边操劳的场景,那些场景比起肖之南带我领略的新奇精巧截然不同,也许远远不够刺激新鲜,但贵在令人心安——这种心安是浸入细胞的,即使大脑失控了,我还是能稳稳地接住往后的每一步节奏,条件反射一般。
“周晓枫?”我轻轻唤他一句。
“嗯?”他头也不抬继续切菜。
我捞出水池里泡了一会儿的油麦菜叶子,装入一个小筛盆里沥水,想起小时候——也就是比灵儿大一点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着水从筛孔里淋淋沥沥地滴下,得意于自己制作的一个小瀑布。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教灵儿做菜?”
周晓枫正在拍蒜,咚咚咚几下,声音挺夸张,估计没听到我说什么,还是沉浸在他备菜的专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