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码得整整齐齐的成品,心里盘算着这次能赚多少。
有花花绿绿的童装,款式新颖的女装,还有耐磨结实的男装。
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婶子们就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李东生的院子。
她们手里提着篮子,里面装着针线、顶针,还有自家做的早饭。
见到李东生,她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脸上洋溢着对新一天工作的期待。
“东生啊,今天染啥颜色的布?”
张婶搓着手,迫不及待地问道。
“今天不用染布了,”李东生笑着说道,“咱们的活儿已经全部完成了。”
婶子们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茫然。
张婶愣了愣,手中的篮子差点掉在地上,“啥?完了?那我们……”
李婶也急了,“东生,这以后……我们还能不能来你这儿做活儿啊?”
“婶子们,别担心,”李东生安慰道,“这次的货赶得急,所以时间短了点。等过了年,我还要做一批更大的,到时候还要麻烦各位婶子来帮忙呢!”
听到李东生这么说,婶子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她们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纷纷表示只要李东生需要,她们随叫随到。
送走了依依不舍的婶子们,李东生叫上李秋生和王大壮,赶着借来的牛车,满载着成衣,一路颠簸,朝着镇上的纺织厂而去。
清晨的阳光洒在乡间小路上,路边的野花开得正艳。李秋生和王大壮坐在牛车上,一路兴奋地叽叽喳喳。
王大壮还是第一次去镇上,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尤其是这次的目的地——纺织厂,在他眼里,那可是个神圣的地方,只有城里人才有资格进去工作。
“哥,你说厂里的工人是不是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馒头?”
李秋生忍不住问道。
“那可不,”王大壮接口道,“我听我二舅说,厂里还有食堂,顿顿有肉!”
李东生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看着两人充满羡慕的眼神,心里也有些感慨。
在这个年代,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差距,远比后世想象的要大得多。
工人有稳定的工作,有国家保障,在当时是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而农民,只能靠天吃饭,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未必能吃饱穿暖。
牛车慢悠悠地进了镇子,街道两旁的店铺逐渐多了起来,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让李秋生和王大壮看得眼花缭乱。
到了纺织厂门口,高大的厂房和来来往往穿着工装的工人,更是让他们感到一阵莫名的紧张。
李东生找到门卫,让他帮忙通知后勤周大勇,说李东生来了。
门卫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带着一副老花镜,上下打量了李东生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屑。
他慢吞吞地拿起电话,对着话筒不情不愿地说了几句,然后挂断电话,继续翻看他的报纸。
李东生耐着性子等了半天,门卫老头依旧悠哉地读着报纸,仿佛完全忘记了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