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还是要看你啊。”
李争长叹一口气,目光转向面板。
领悟“我”的本质,只是对于自我更清晰的认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排斥外力的辅助。
更何况,他所领悟的无我,乃是无法无天的我。
是那份超脱束缚、自在无拘的“我”。
就像前世流传的一句“至理名言”:
有关系不用,那是蠢!愚蠢!
放在当下,这句话同样适用。
有外挂不用,那是蠢!愚蠢!
“给我顿悟!”
指令下达,一念之间,世界重新洗牌,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此发生。
这山不再是简简单单,巍峨耸立。
此刻,在李争的眼中,那是一粒粒微小的粒子。
这些五颜六色的粒子,一粒粒、一串串,紧密的组合在一起,或呈六边形,或呈五边形,亦或是螺旋上升。
构成了,眼前这山、这水、这砂石。
它们像是分子、原子乃至夸克。
而这修仙世界,所有的一切,皆是由最本质的灵气粒子所构建而成。
还没等李争过多感悟,眼前的景象再度发生了变化。
“咔嚓”一声。
如同银镜破碎般声音响起。
周围的一切,再度重组。
退出顿悟。
推衍点-6。
短短六个呼吸之间,耗费了足足六点推衍点。
实在是太过奢侈。
此时的李争,多少有点感悟,也并未急着继续顿悟。
盲目的顿悟只会浪费宝贵的推衍点数。
这任何一点推衍点,都是他历经千辛万苦才掠夺来的。
每一点,都沾染着鲜血。
他努力回想通过第一关的场景。
当时,在灵魂眉心之眸的扫射之下,并没有这般万物解构之景。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逐渐成型。
所谓的第二层之关卡,或许正是对应着前世哲人所说的三重境界:
初见时,山是山,水是水。
再观时,见山非山,见水非水。
终悟了,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
第一关,执着于眼前认识的一切,山是山,水是水。
第二关,万物皆虚,山水乃至万物皆是灵气与法则的交织、映射。
第三关,返璞归真,天道合一,山水既是灵气与法则的具象,也是自然的本真体现,不再刻意区分表象与本质,达到物我两忘之境界。
当然,以上纯属对已知信息的一个整理与推测。
具体是否如此,还需验证。
况且,就算真的是这么一个道理,也很难说就能轻松通关。
毕竟,真若如此,那自己应该已经通关了。
也不会还在这里空想。
……
深渊之谷上方,天气晴朗,万里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