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土地;
第二,就是金银和铜。
皇家和众官员这时看着地图上十几个红色的小点,一时也不知道这获利能有多少?
这时,大司农再次跳了出来。
汉朝是真正的农业文明,农业赋税是最重要的财政来源,所以这货管的事情还挺多。
这岗位是东汉时期中央财政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国家财政的收支、赋税征收、盐铁专卖、均输漕运、货币管理等事。
司马苞问了,“你要在天下募集多少钱?能获利几何?”
袁华已经通过商业贸易网点,获得了很多数据,他知道东汉每年铸造铜钱大约2276万贯,
东汉时期2276万贯铜钱,每贯1000枚,每枚约375克。
总重量约为8535吨,相当于汉代的3233石。
他准备开启的是大汉世家的海外贸易投资序幕,但起始他要制造一种饥渴,一种贪婪,所以规模要控制,但获利要看上去极其有吸引力。
袁华笑道,“第一年,我欲募集铜钱三万贯,我欲开海外之矿,以铜,或金银偿还,获利不少于百分之三十!”
这一下,满朝皆惊!
三成利?
在工业极其缺乏的农业时代,财富大多来源于农业,三成利何其恐怖?
大汉缺铜,铜在大汉很贵。
袁华其实手里有中亚最大的铜矿,那地方全露天开采,含铜量极高,以不奴族的冶炼能力,直接卖给大汉铜料,三成利肯定能保障。
中亚地区最大的露天铜矿是哈萨克斯坦的博兹姆查克(bozymchak)露天金铜矿,就在他手里。
这地方,直接挖出原石冶炼,可以同时得到金和铜,支付本金和利息完全没有难度。
但他不会老实这么说,他指着美洲说道:“我会成立商会,用募集之钱,出钱雇佣工人,去美洲开挖矿场,保证每年回流之铜银金绝对有三成获利。”
这下人们明白了,这家伙是在蛮荒之地找到了一些矿,找人开矿来赚钱。
但所有人也都知道,这要是成功,那每三年财富可以翻一翻,那还得了!
邓太后敏锐的发觉,这是一个充盈皇家内库和帮助邓家富裕的机会,笑道:“这样我皇家购买一万贯,邓家我可以做主购买三千贯。”
众官员一听,这快一半就定下来了?
一时之间,众人交头接耳,广场上有些嘈杂。
大司空大声喊:“要参与,自己会后去找袁先生。”
玉米和红薯也已经蒸好,众人尝试过以后,都觉得这两种粮食的味道非常好。
袁华最后,将所有东西交给大汉,而他要的大汉回礼也很有意思。
那就是请送一千工匠去不奴族的山海城,充实山海城的汉民,作为此次的回礼。
皇帝应允,让大司空安排,移民千人工匠,去到不奴族山海城。
当皇宫中的那场重要会面落下帷幕之后,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整个京城。一时间,各大世家纷纷闻风而动,如潮水般涌向鸿胪寺的驿站。
一辆辆装饰华丽、气势恢宏的马车源源不断地驶来,原本宽敞的街道瞬间变得拥堵不堪。马嘶声、车轮滚动声交织在一起,喧闹异常。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鸿胪寺的官员们不得不匆匆忙忙地跑出来维持秩序,并着手安排各个世家的车马停靠事宜。
这些世家们一个个心怀鬼胎,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却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小小地尝试一下这个新的机会。于是,各家或多或少地投入了一些资金,数额大多在千贯上下。袁华用利益捆绑,将东汉的各个世家全部拉入了对外扩张和贸易的浪潮之中。
现在,风起于青萍之末。
至此,大汉的世家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那片广袤无垠的海外世界。他们满心期待着能够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和无尽的财富,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憧憬与渴望。而这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袁华反手,用这批钱从各个世家再次购买大量他们的匠人和仆从,以及长江入海口的大量土地。
于是,这个游戏就变成了,不奴族在大汉有一个融资渠道,在洛阳成立商社,每年用中亚的铜和金支付红利或者兑换本金。
在通过这个商社不断招募和购买人手,源源不断的送往不奴族的中亚地区和南海城。
这是一个利用人性贪婪的循环,以不奴族的贵金属矿场为根基,向大汉一点点释放铜和金,一点点刺激大汉世族的欲望。
然后,袁华将要利用这些欲望,再一点点推动大汉的政策向海外开拓倾斜。
袁华已经从购买世家的仆从可以看到,这些人在投入立刻就能回收一部分钱财上,表现的非常积极,全力在配合袁华在大汉收罗流民和各种有技能的人才。
同时,袁华又用这些仆从们的家庭,用三年劳动来换取五十亩土地和自由,来刺激这些仆从进行海外扩展的积极性。
袁华承诺,如果在移民的过程中出现死亡,那么他们的家人也会在南海城获得土地和老幼的照顾。
他派人在南海城立下海外开拓法石碑,将一切条例公示给所有人。
公元一一六年,整个大汉开始慢慢被袁华用一个利益循环,一点点拉动进入了海外大扩张时代。
这些海外扩展的移民们,都具有两种身份。第一他们是不奴族的一员,第二他们也是大汉的人丁,这就像是双重户籍。
袁华开始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