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刚转身,宋理宗嘱咐道:“把莫如深也一同宣进宫来!”
徐海答了一声是,快步走向殿外。
半个时辰后,顾德璋和莫如深来到西宫。两人向皇上行礼,宋理宗让他们平身。
宋理宗远远地就闻到一股酒气扑面而来,皱着眉问:“你二人,谁饮酒了?”
莫如深急忙跪倒:“是微臣!”
宋理宗问:“莫爱卿,当值之时禁止饮酒,你可知道?”
莫如深连忙叩头:“微臣知道,微臣知罪,微臣行为失当,请皇上责罚!”
宋理宗又问:“顾爱卿,案子进展到哪一步了?”
顾德璋连忙跪倒:“贾尚书被刺一案,确实由大理寺办理。按照职责,应由莫少卿查办,然莫大人先疏忽懈怠,后整日酒醉,因此——因此没有什么进展!”
顾德璋把责任完全推给了莫如深。莫如深明白顾德璋想让自己背黑锅,但仍是一言不发。
宋理宗看看莫如深:“莫爱卿,你不想辩解一下吗?”
莫如深想了一下,向上叩头:“回皇上,臣才疏学浅,不堪大任,请皇上责罚。”
宋理宗略一沉吟,说:“莫如深疏忽懈怠,当值之时醉酒误事,等候处理吧!”
莫如深说:“谢皇上隆恩!”
宋理宗一摆手:“你们退下吧!”
两人答了一声是,双双从宫中出来了。彭超焦急地等在宫门外,看到莫如深安然无恙,这才放心了。
顾德璋一边上轿,一边看看莫如深,重重哼了一声,扬长而去。
彭超把莫如深扶上马,抱怨道:“老三,你整日醉酒,所为何故?你从前不是这样,如今这是怎么了?”
莫如深骑马往前走,一直沉默不语。彭超看看莫如深,又是心疼,又是气恼。
转过天上朝的时候,顾德璋参了莫如深一本,声称他醉酒误事,耽误了破案。
宋理宗问朝臣:“莫如深屡立大功,如今犯了错,众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他向朝堂下看了一眼,竟然看到了久病在家的郑清之。
他微笑着问道:“郑爱卿,你的病好些了?”
郑清之回复道:“承皇上记挂,微臣最近好多了。”
他说:“你先失爱子,又失长孙,朕还担心你振作不起来,如今看来是朕多虑了。”
郑清之说:“郑大孝罪大恶极,理当正法。蒙皇上不弃,委臣以重任,然臣治家无方,出了如此不肖子孙,臣罪该万死!”
“罢了,郑爱卿。郑大孝已经伏诛,今后不必再提了。”宋理宗摆摆手。
“谢皇上宽宥!”郑清之说。
宋理宗问:“以郑爱卿之见,当如何处理莫如深?”
郑清之说:“莫如深醉酒误事,是为小错,本不应重罚。然莫如深所涉之事远不及此,若不加以适当的惩处,何以正官场?”
“远不及此?”宋理宗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他还有哪些不检点的行为吗?”
郑清之声音有些沙哑,却是掷地有声:“莫如深自进入京城,便在范东麟手下为官,与范东麟交情甚笃,一贯惺惺相惜。抓捕范东麟当天,他围而不攻,放任范东麟自杀。”
江千里再也听不走去了,出班启奏:“郑大人之言不实,当时臣就在现场。黑龙堂之人枉顾性命,如果相激过甚,范东麟立刻自杀,便什么都问不出来了。我是全权查案特使,一切皆经过我的同意,若有指挥失当,应是臣之过,与莫如深无关。”
郑清之轻轻一笑:“江大人与莫如深一向交好,只怕有替人受过之嫌!”
江千里向来看不惯这个只拿俸,不办实事的老朽,当场反驳道:“我只是实话实说,郑大人不在现场,恐怕只是道听途说吧。更兼郑大孝间接死于莫大人的计策,郑大人恐有公报私仇之嫌吧。”
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低声指责江千里对郑清之不敬。郑清之当宰相多年,门生故吏遍于朝堂,关键时刻他们自然会向着郑清之。
郑清之倒是没着急,微笑道:“请问江将军,当时在现场是否两次提醒范东麟束手就擒,是也不是?”
江千里僵住了,没想到这老家伙知道这么多细节,只好回答道:“是的。”
郑清之又问:“范东麟是否放下了武器?”
江千里迟疑了一下,说:“没有!”
郑清之逼问道:“既然他没有放下武器,又没有挟持人质,为何不把他及时缉拿。江大人武功盖世,莫如深智计过人,合你二人之力,竟不能把范东麟擒获,岂不怪哉?”
很多大臣连连称是,江千里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辩驳。
郑清之没打算停下来:“莫如深知道范东麟罪涉谋逆,是为凌迟之罪。他拖延时间,就是给范东麟一个全尸。另外,范东麟的家小去向不明,他们又是如何得知范东麟事发而提前逃跑的?”
江千里气愤极了:“您是什么意思?莫非指责莫如深为他们报过信?”
郑清之不阴不阳地笑了几声:“我只是指出其中的蹊跷,报信之事是江大人说的。”
“你!”江千里知道自己太嫩了,被这个老匹夫算计了。
刑部尚书兰永年是郑清之的门生,立即提议:“皇上,以微臣之见,应对莫如深渎职枉法之事详加查究,如果罪责确凿,当严惩不贷!”
从醉酒误事到渎职枉法,在郑清之的铺垫下兰永年火上浇油,莫如深的罪责在这些人三言两语之间提高了一个层次。
礼部尚书马元铎立刻出班启奏:“兰大人之言差矣!事实不清,证据不明,怎可轻言朝廷命官渎职枉法?”
兰永年反驳道:“马大人,你能证明莫如深无罪吗?”
马元铎反唇相讥:“兰大人,你能证明他有罪吗?”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秩序大乱。
宋理宗听不下去了,说:“众爱卿,安静!”大臣们这才闭了嘴。
宋理宗看看一言不发的吴潜,问:“吴爱卿,以你之见呢?”
宋理宗遇大事不好决断时,常常爱听吴潜的意见。吴潜惜字如金,从不轻易发言。宋理宗认为吴潜的想法往往能做到不偏不倚。
吴潜出班启奏:“莫如深醉酒误事是实,渎职枉法没有证据,小惩大惩皆有适宜之处。微臣以为莫如深颇具才学,不可一棍子打死,可改派他职,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