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摊丁入亩’之法虽好,但操之过急,我大明开国才十年,百废待兴,经不起折腾啊!”
“到底是谁人给陛下进的谗言?当前缴纳赋税之法,乃是我大明的国本,动摇国本,天下必定大乱!”
“请陛下三思!‘摊丁入亩’乃是取乱之道,陛下不可让天下人寒心啊!”
朱元璋听着满朝文武的反对,心中一阵冷笑。
他笑光是“摊丁入亩”就让群臣激愤如此,那“士绅一体纳粮”他们的反对声只会更大。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高声道。
“摊丁入亩,必定会成为我大明的国策,谁都挡不住!”
“明年开始,户部、吏部、礼部,联手加快编纂鱼鳞册、黄册,咱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编纂之后对他们的益处。”
“咱就不相信,百姓得知了‘摊丁入亩’的良策,还能对抗编纂不成!”
朱元璋便是大明的天,他要推行什么政策,朝堂上的官员是难以抗拒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元璋能言出法随,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百官与天下士绅,同皇权的角力,才刚刚开始。
洪武十一年的年初,金陵罕见地下了几场大雪,寒冷异常。
二月初,春寒料峭。
皇太子朱标披着狐裘披风到了武英殿,刚到武英殿外,便听到了朱元璋的怒喝。
“两个月!两个月的时间黄册与鱼鳞册编纂,才堪堪有这点进度?李信、郭允道!你们吏部与户部是怎么办事的?”
“山东、辽东、江西……这些地方的编纂为何纹丝不动?派下去的官吏是干什么吃的!”
户部尚书郭允道与吏部尚书李信,皆低垂着脑袋,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朱元璋去年年末最后一日,信誓旦旦地要推行鱼鳞册与黄册的编纂,声势浩大。
户部与吏部不敢怠慢,又是选拔官员到各省,又是调派银两的,忙活了两个月。
结果到了二月份,朱元璋一检验成果,差点没把朱皇帝给气得背过气去!
朱元璋将郭允道、李信臭骂了一顿,将他二人赶出武英殿。
李信与郭允道满头大汗,离开武英殿的时候正好与朱标碰面,惭愧离去。
“父皇。”朱标入了武英殿内殿,就见朱元璋正虎着脸,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父皇,儿臣已经听说了鱼鳞册、黄册的事情,您消消气,犯不着与他们置气。”
“咱给了他们时间、银两,结果他们呢?”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一抹杀机。
“他们却没做出半点的成绩,看来他们是觉得咱提不动刀兵,要与咱对着干!”
朱标闻言吓了一跳,忙劝说朱元璋。
“父皇息怒,鱼鳞册与黄册是好的,明确土地产权,遏制豪强隐藏田产,逃脱赋税,对于百姓有利。”
“然凡事要讲究一个水到渠成,过犹不及,父皇您想想,这土地改革施行下去,会动摇多少人的利益?”
“我大明开国才十一年,要治理天下,必须依仗读书人,更要依仗各地的士绅啊。”
朱元璋的眉毛微微一挑,虎目怔怔望着朱标,眼神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