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人里,最兴奋的,莫过于胡惟庸了,心情直接爽到飞起。
毕竟,丞相的位置,是最靠前的!
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以及爱出风头的性格。
“哼,瞧瞧!”
“虽说都是臣子,但你们谁有官大?”
“连见皇帝,都要站在第一排,看得清楚!”
“怎么样,羡慕吧?”
殊不知,尽管他极力克制,但那点自娱自乐的想法,仍旧不可避免的流露出来。
脸上微妙的表情,被朱元璋尽收眼底。
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不免暗暗嘲弄一番。
“胡惟庸啊,你和杨宪斗得死去活来,拼命证明自己比他强。”
“可依我看,你们谁也别笑话谁,都一个德行!”
“刚当了几天丞相,就原形毕露了!”
“行啊,喜欢装大尾巴狼是吧,先让你狗日的高兴几天的!”
“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有锦衣卫在,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岂能瞒过他的眼睛。
早就通过密报,了解得一清二楚。
现在不予理会,并非他老朱有多么心慈手软,宽待臣下,只是火候还没到罢了!
其次,杨宪刚死没多久,胡惟庸板凳还没坐热呢,再换一个来,有些过于频繁
搞得堂堂一国宰相的位置,好像可以随上随下,跟闹笑话似的。
长此以往,容易削弱帝王权威。
就这件而言,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皇帝会向汉武帝看齐,换丞相比换裤衩都勤!
算了,先凑合着用吧!
收回了思绪,朱元璋旋即开口,把朝会的调子拉回了正题。
“诸位爱卿!”
“我大明建国以来,历经四年有余,如今海内升平,社稷安稳,隐隐有盛世前兆!”
“朕决定,遵照前朝旧例,重开科举,为天下遴选人才!”
“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朝堂上立马掀起了一阵风波。
很多人都在心中暗暗呼喊,总算等到这一天了!
自隋唐以来,基本都把广开科举,招纳贤良,定为朝廷的基本政策,纷纷效仿。
尤其两宋时期,把科举定为三年一次,而且每次进士的入选名额,大约有几百人上下!
前后相加,更是高达十几万人,为历史之最!
但在大明朝,这还是头一次!
奉天殿上,几乎所有人异口同声,喊出了那句万能公式。
“陛下英明,臣等复议!”
“新朝新气象,科举必须提上日程,广招天下学子,让他们施展才学,为朝廷所用!”
“更要以公平公正为主,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
这种事情,是改变命运的上升通道,且对文官极其有利,当然是不遗余力的赞成。
虽然和自己无关,但武将也不会站出来反对,两边很默契的达成了一致。
“嗯,如此甚好!”
见进展非常顺利,朱元璋老怀大慰,接着又问。
“那么,作为本朝第一任主考官,首先要德高望重,声名显赫,该选何人为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