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周遇吉他们这支队伍。
那就分别是解除威胁,稳定辽东,增强自身的实力,还有开拓财源。
朱慈烺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
京津地区就可以彻底地稳住了。
只有稳住了京津地区,朱慈烺才能逐步地向外延伸触角。
否则现在的大明皇帝,其实对地方上已经没有什么控制力了。
那样的话,很多事情就没有办法实施下去。
而朱慈烺可不甘心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
……
长芦盐场这边。
周遇吉带着人手亲自过来视察。
看到整个盐场里面一片忙碌。
明朝时期也有晒盐法,只是效率没有那么高。
有些地方甚至还在使用煮盐法来制盐。
晒盐的过程包括一些辅助工序,如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等程序。
现在朱慈烺派过来的技术人员。
快速进行了小规模的实验,验证了晒盐法的可行性之后。
正在指挥着原厂的工人建滩整滩。
就是把土地给平整出来,然后利用从京师附近的水泥厂,运送过来的大量水泥。
把渤海湾沿岸的广阔海滩,给整成方形盘状的浅水池。
想要大范围地进行晒盐制盐,那就需要极其宽阔的土地,建造大量的盐滩才行。
这一步完成之后就是收集海水了。
通过沟渠趁着涨潮的时候,或者是利用水车将海水引进来并进行过滤。
海水从沟渠进入盐滩的时候,入口处就有着专门的过滤网。
海水在此处就连续经过了几次过滤。
而在不同的盐滩之间是相互连通,而在联通的缺口处也有着过滤网。
尽可能的将海水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去除,以保证最后得到的盐的纯度。
等到过滤后的海水,将修建好的盐滩都装满了之后。
那就可以封闭出入口进行晾晒了。
通过日光照射和微风吹拂,导致海水不断地蒸发。
在蒸发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搅拌海水,以加快蒸发速度和均匀度。
当海水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在底部看到白色结晶物,那就是海盐了。
接下来则是收集,再继续把盐给晒干,以及储存和运输的问题了。
这种晒盐法看起来挺简单的。
但是如果没有水泥的话,就没办法大规模地建造盐滩。
如果是全部用石板来建造的话,那样太过于太过费工费力,并且造价过于高昂了。
效果还没有水泥那么好。
而如果使用各种容器来进行晒盐,那样的话又严重地限制了规模。
这也是限制了晒盐法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原因。
而朱慈烺他们有了水泥之后,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
并且可以预计的是,海盐的产量将会迎来暴涨。
周遇吉对于这些东西并不太了解,他只是跟技术员了解过基本的流程。
只是看着大规模的建设盐滩,周遇吉心想这是大好事啊!
如果真的能够出产大量的海盐,那么老百姓就都可以吃上好盐了。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老百姓连粗盐都得省着吃。
周遇吉走到几个忙碌的工人旁边,并示意那几个工人停下来。
工人赶紧行礼:“小人参见大人,大人您有事尽管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