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参观的邀请
许志远谦虚地说:&34;过奖了,叶先生。这只是我们尝试改变信息处理方式的一小步。&34;
&34;一小步?&34;叶光远挑眉,随即哈哈大笑,&34;年轻人的谦虚我领教了。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你工厂里那些高精度机床。听说,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一毫米?&34;
霍天赐在一旁添油加醋,&34;老叶,你还不知道吧,青龙工业厂的机床不仅精度高,而且可以自动化生产,一台机器可以取代十个熟练工人。&34;
叶光远眼中精光一闪,&34;真有这么神奇?&34;
许志远不卑不亢地回答:&34;确实如此。事实上,正是这些机床,让我们能够批量生产青龙一号所需的精密零部件。&34;
&34;了不起!&34;叶光远拍案赞叹,茶杯在桌上跳了一下,&34;许先生,如果这种机床能用于造船业,那将是一场革命!你知道的,造船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大型船舶结构件的精确加工。如果精度能提高一个数量级,船体的强度、稳定性和燃油效率都会大幅提升。&34;
许志远微微一笑,&34;叶先生果然是行家,一语中的。&34;
叶光远热切地前倾身体,&34;许先生,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参观一下我的造船厂?我想,以你的眼光,一定能给我们的生产线提出不少宝贵意见。&34;
霍天赐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本以为要费好大周折才能让老叶对许志远产生兴趣,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谈得火热,老叶甚至主动邀请许志远参观造船厂!
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叶光远一向对自己的造船技术严防死守,鲜少邀请外人参观核心生产区域。
&34;真是不可思议,&34;霍天赐心想,&34;这小子到底有什么魔力?&34;
许志远故作思考状,其实心中已经乐开了花。他原本准备了一套说辞,循序渐进地引起叶光远的兴趣,没想到对方直接就上钩了。
&34;叶先生盛情邀请,我自然乐意之至。&34;许志远欣然接受,&34;不知道什么时候方便?&34;
&34;就明天吧!&34;叶光远干脆利落地说,&34;我亲自带你参观我们的新厂区,那里正在建造亚细亚最大的集装箱货轮。&34;
霍天赐看了看表,&34;老叶,你今天不是还要去港督府开会吗?时间快到了。&34;
叶光远一拍脑门,&34;差点忘了!&34;他站起身,歉意地对许志远说,&34;抱歉,公务缠身。明天上午九点,我派车来接你,如何?&34;
&34;没问题,我会准时等候。&34;许志远起身相送。
叶光远临走前握住许志远的手,语气真诚,&34;许先生,我有预感,我们的合作会创造奇迹。&34;
许志远微笑点头,&34;我也这么认为,叶先生。&34;
目送叶光远离去后,霍天赐拍了拍许志远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惊讶,&34;小子,你是给老叶下了什么蛊吗?我认识他三十年,从没见他对谁这么热情过!&34;
许志远神秘一笑,&34;或许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愿景。&34;
霍天赐狐疑地看着他,&34;什么愿景?&34;
许志远望向窗外的维多利亚港,目光坚定,&34;打造一个让港岛人真正自豪的产业。&34;
霍天赐一愣,随即意味深长地点点头,&34;年轻人,你的想法比我想象的更远大。不过,老叶可不是那么容易相处的角色,明天参观时千万注意分寸。&34;
许志远自信一笑,&34;霍老放心,我早有准备。&34;
他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利用自己的先进技术与叶光远的造船经验相结合,打造亚细亚最先进的造船基地,不仅生产常规船舶,更要研发下一代高科技海洋装备。
这将是他改变港岛命运计划的重要一环。
&34;对了,&34;霍天赐突然压低声音,&34;有件事你得提前知道。老叶最近接了一个大单子,据说是给约翰牛海军建造几艘特殊巡逻舰,技术要求极高。这可能是他对你技术如此感兴趣的原因之一。&34;
许志远眼睛一亮,&34;军方订单?&34;
霍天赐点点头,&34;不过这事十分机密,你千万别直接提起。&34;
许志远若有所思,&34;我明白了。&34;
两人继续享用着精美的早茶,许志远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与叶光远的合作计划。
这次合作如果成功,不仅能让青龙工业厂进军一个全新的领域,更能为港岛的工业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而与此同时,在维多利亚港的某个角落,一双眼睛正通过望远镜,密切注视着富丽华酒店的这场会面。
那人放下望远镜,拿起对讲机低声汇报:&34;探长,许志远刚才与船王叶光远会面,似乎关系非常融洽。看样子,他正准备将触角伸向造船业。&34;
对讲机那端传来雷洛冷峻的声音:&34;继续监视,我要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这小子野心太大,绝对不单纯!&34;
监视者应了一声,继续埋伏在暗处。风云变幻的港岛,一场新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
夜色中,许志远站在青龙工业厂顶楼的办公室里,透过落地窗俯瞰着灯火通明的厂区。
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生产青龙一号,订单已经排到了三个月后。
但他的心思却已经飞到了明天的造船厂参观上。
阿南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资料,&34;许生,关于叶氏造船的调查报告已经整理好了。&34;
许志远接过来,迅速翻阅起来。叶氏造船厂创建于20年代,从小型修船厂起家,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亚细亚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之一,年产值超过10亿港币,员工近万人。
&34;叶光远真不简单,&34;许志远轻声道,&34;约翰牛帝国理工造船工程专业毕业,回港后短短十年就将家族企业规模扩大了五倍,还成功打入欧美市场。难怪被称为&39;船王&39;。&34;
他继续往下看,眼前一亮:&34;叶氏近年来获得了多个军方订单,主要来自约翰牛和漂亮国有趣。&34;
阿南紧张地问:&34;许生,您真打算进军造船业?这可是个重资产行业啊,投入巨大,回报周期又长。&34;
许志远微微一笑,&34;正因如此,才更有价值。阿南,你知道造船业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吗?&34;
阿南挠挠头,&34;赚钱?&34;
&34;不,是掌控海上命脉。&34;许志远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34;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的半壁江山。而未来,海洋的价值只会更高。&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