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山娃青年178集
赵明小心翼翼的推门而入,看见一位女子,正在当院的猪圈旁喂猪。她身着蓝白相间的花格上衣,米黄色的筒裤,系着围裙,身材苗条,婀娜多姿。
听到声响,她转过身来,眼神中带着吃惊。赵明这才看清她的面容,一头乌黑的秀发如春日里的垂柳丝绦,柳叶眉下,一双大眼睛透着灵动,恰似春日里澄澈的湖水,小蒜头鼻子下,薄薄的嘴唇微微上扬,带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未施粉黛,却天然秀美,质朴纯真里透着善良,看上去四十岁上下,却风韵犹存,白皙的肌肤透着红韵,宛如春日枝头初绽的桃花。
“你找谁?”她轻声问道,声音如春天里的微风吹过。
“我找张愿达。”赵明有些紧张地,一脸胆怯的回答。
“我就是!你是谁?”她眨了眨那漂亮的双眸,带羞含笑的回答又问道。
“我是给你写过信的赵明啊!”赵明微笑着,赶忙自我介绍道。
“哦!你是赵明?就是在大兴安岭、库都尔林业局工作的赵明吗?”她面带羞涩,确认的继续问道。
“嗯嗯!是的是的!我就是赵明。”赵明连忙点头,承认着回答。
“奥!那你快进屋,累了吧?”张愿达一边让着问道,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赵明心头的阴霾。
“呵呵!不累不累!还好还好!”赵明笑呵呵的,一脸笑容可掬的回答道。
赵明跟着进了厨房门,穿过厨房又进了东屋,坐在铺着苇席的炕沿上,屋内弥漫着一股女人特有的香气,清新而温馨。
他打量着屋内:抬眼望去,日光灯吊在顶棚中央,白灰粉刷的顶棚。又巡视四周,南侧洁净的玻璃窗透进缕缕阳光,花色窗帘随风轻摆;北侧屋地上两口红色木制板柜;东侧靠山墙摆放一个红木箱子,箱子上面墙上镶嵌着一面大镜子,箱子两侧各有一把椅子;西侧是靠着厨房与东屋的门口。屋内的房子虽陈旧,却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处处透着生活的烟火气与女主人的细腻。
张愿达沏了一杯茶水,递给赵明,轻柔的说:
“先喝杯茶水吧!”
“嗯!好的。”赵明轻“嗯”着,接过水杯,轻抿一口,眨着双眸,深情说道:
“我看了你刊登在报纸上的《征婚广告》,被你的事迹深深感动,为你的大爱付出点赞。你牺牲了自己的大好年华,为父母尽孝,为弟弟们尽力,令我钦佩不已。我愿意和你在一起,给你一个家,一个完整的家。”
他大胆的夸赞道,又单刀直入地、开门见山的表白着自己的想法。
张愿达听了,心底涌起了一股春天般的暖流,多年尘封在心底的爱情闸门,悄然开启。面前这个男人,像春日里的暖阳,给她带来了无限爱意。骚动的心,顿时涨红了脸颊,可她还是理性地控制住情感,脸颊泛起羞涩的红韵,对赵明幽幽说:
“赵大哥!听了您的话,我很感谢您对我的信任和好感。我确实也想成个家,找个可以信赖的男人做依靠,度过后半生。您的年龄无妨,但您有六个儿女,长子山娃刚工作没几年,两个女儿刚考上中专,其他儿女还在上学,您妻子有病,虽已离婚,山娃却不同意,还在为你们复婚而努力。前些天,我已收到了他的来信,他都把你们家的情况和我说了。”
“什么什么?这!这是真的吗?他给你写信了?他都和你说了吗?”赵明震惊不已,瞪大双眼,连连追问道。
“是的!这都是真的,你有儿女,婚姻不能不过他们这一关。您的妻子很不容易,生养六个儿女落下病根,您是有责任的。抚养儿女、照顾妻子是你的应尽义务,你现在不能有非分之想。”她一脸诚恳,眨着漂亮的双眸说道。字字如锤,敲击在赵明心上,让能言善辩的他,一时语塞。沉默了片刻,他不得不鼓足了勇气,沉声说:
“你听我解释,我和妻子秀兰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毫无爱情可言,这些年我生不如死,我渴望和你在一起的生活。儿女早晚会懂得,我和妻子离婚是迟早的事,别看山娃阻拦,我会处理好的,她的病不能全怪我,就算医好了病症,我还是会和她离婚的。希望你理解我。”赵明蹙着双眸,急切辩驳着。
“那等你真正离了婚,得到儿女认可了,再来找我吧!感谢您大老远来看我。不早了,我给您做碗西红柿鸡蛋面,吃了您就回去吧。”她对着赵明一脸歉意的表白道。
张愿达起身,走到赵明身边,轻轻拉起他,给了他一个温柔的拥抱。那拥抱如春日里最轻柔的风,震撼着赵明的心灵,让他第一次尝到男女之情的甜蜜与浪漫,怦然心动,激动不已,眼眶不禁湿润起来。他也紧紧地拥抱着张愿达,一股洗发水夹杂着女人的香味扑面而来,荡涤着赵明的魂魄。他感受到了张愿达的爱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攀。
张愿达挣脱了赵明那不肯松手的拥抱,决然的冲出房门,到厨房间为他做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还特意放了香油和香菜。
赵明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了那碗满怀深情的热汤面,双眸含着热泪,激动不已,吃下了张愿达为他亲手做的面,泪水滚落,滴入汤碗,他把混着泪水剩下的热汤,一口喝了下去,顿时感到那滋味,带着苦涩又很甘甜。
吃完了西红柿鸡蛋面,他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心爱的张愿达,踏上了归途。身后,是无尽的遗憾、惋惜与惆怅,还有张愿达在春日余晖中、秀美挥手告别的身影,渐行渐远,仿若春日里终将逝去的美好,徒留满心的爱意与眷恋。。。。。。
1987年4月15日,山娃在老家处理完大伯的后事,怀揣着满心的悲戚与疲惫,回到了兴隆县统计局。他身形略显单薄,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衬着那张年轻却透着几分坚毅的脸庞。
山娃刚走进统计局的办公室,熟悉的办公环境让他暂时收起了心底的哀伤,他知道,因为请假忙于家事,如今还有一堆的工作等着自己去完成。
山娃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桌,桌上堆满了各类劳资统计资料和报表,杂乱中透着一股亟待梳理的迫切。他深吸一口气,坐下后便埋首其中,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仿佛在他眼中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着兴隆县劳动用工的现实交响曲。
过去这段时间,他不光对着这些资料反复琢磨,还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企事业单位,只为摸清那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
足足熬了几个通宵,山娃终于写出了一份重磅的、《论兴隆县劳动用工不平衡》统计资料分析报告。这报告厚得足有几十页,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每一页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报告开篇,他笔锋犀利地指出:兴隆县受计划经济政策的紧箍咒束缚,各行各业在劳动用工上乱象丛生,犹如一潭死水,给正蓬勃兴起的改革开放大潮绊住了手脚,拖住了兴隆县迈向市场经济的步伐。
在行政管理部门那部分,山娃皱着眉头写道:人情关系这张无形的大网,在这儿盘根错节,“因人设岗、因人设事”成了家常便饭,人浮于事的后果就是财政支出的人头费跟发了疯似的猛涨。他脑海中闪过调研时看到的那些无所事事的身影,暗暗叹气,实例举证的地方,他把调查来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都写了进去,想着作为论点的补充。
谈及事业管理单位,他的笔尖在纸上疾书:计划用工指标简直是闭着眼瞎定,完全不考虑实际需求。有的单位用工指标多到泛滥,盲目招工,搞得大家为了有限的活儿争得不可开交;有的单位却指标少得可怜,人手短缺,工作推进艰难,好好的事业被用工不合理搅得一团糟。
当写到企业管理单位,山娃更是痛心疾首。那些工业企业,效益好的想扩大生产,却被用工指标死死卡住脖子,大好商机就这么眼睁睁溜走;效益差的该裁员减负、收缩战线,却因用工指标盲目扩张,只能在泥潭里越陷越深。还有些二轻工业企业,都快破产倒闭,停产放假许久,用工指标居然还年年往上蹿,空占名额,浪费资源。
报告结尾,山娃得出结论:计划经济残留的弊端再不铲除,兴隆县就没活路,必须大刀阔斧改革用工指标政策,赶紧跟市场经济体制接上轨,别再让劳动用工不平衡,这种乱象继续肆虐,影响改革开放、经济市场的发展。随后,他又工工整整地提出了三条合理化建议:
其一,计经委所属下设用工指标管理科,打造一套严密的用工管理制度,像个火眼金睛的卫士,强化对各单位用工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用工不合理,立马出手调整;
其二,构建各行各业用工层层申报审批体系,按需申报,层层审核,把劳动用工扳回平衡、合理、市场化的正轨;
其三,针对企业化管理单位,干脆放开手脚,取消僵化的用工制度管控,让企业能依据自身发展的需求,灵活招工、解聘,自由呼吸。
山娃把报告交给黄局长审阅时,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黄局长戴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实则经验丰富、眼光独到。他接过报告,逐页翻看,起初眉头微蹙,随着阅读深入,眼中渐渐放出光来。看完,他一拍桌子,大声赞道:
“山娃,好样的!这报告写得不错,有理有据,跟把手术刀似的,把咱县用工的症结剖析得一清二楚,提的建议也中恳可行,是份难得的好材料。”
山娃听了黄局长的赞许,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
黄局长立刻安排人打印、装订成册,山娃则按照要求,将报告一份份精心整理,依次送往县委书记、各位副书记、人大、政协、纪检委、组织部、县委办以及县长、各位副县长、计经委、人事局、劳动局、工业局、二轻局、乡镇企业局、政府办等各相关部门领导手中。
他满心期待这份《报告》,能给兴隆县的用工改革带来一丝曙光,却没料到,一场暴风雨正悄然逼近来临。。。。。。
没过几天,县委书记贺哲仁的秘书火急火燎地打来电话,让黄局长立刻去县委书记办公室一趟。黄局长心里“咯噔”一下,预感不妙,放下电话,匆匆赶到县委大楼。
一进贺书记办公室,黄局长就觉一股低气压扑面而来。贺书记黑着脸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着的正是山娃那份《报告》。见黄局长进来,贺书记猛地一拍桌子,霍地站起身,手指颤抖地指着报告,怒目圆睁,厉声吼道:
“你看看你干的好事!怎么能让赵山娃弄出这么份报告?这是要翻天啊!把咱们兴隆县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说得一塌糊涂,还大放厥词,要取消企业管理的用工指标控制,任由企业自由自主用工,这不是瞎胡闹嘛!他这是想干什么?想当县委书记指点江山吗?那把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
快去!赶紧回去让他把送到各部门的《报告》,原封不动给我收回来,一份不许外流,全部销毁,马上封锁消息,再狠狠批他一顿,他这胆子也太大了,简直无法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