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家里的存折都翻了个遍,东拼西凑,还差了一万块。
冯父想来想去,便去找冯大伯借钱。
冯父的父母都不在了,只有冯大伯这一个哥哥。
冯大伯和冯大婶都是老国企职工,一个是车间主任,一个是办公室科员。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工作体面又稳定,收入也不错。
他们唯一的儿子冯友强高中毕业后不想进国企抱铁饭碗,和两个同学一块下海做生意。
那个时候生意比较好做,三人年纪轻,脑子灵活,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很挣了点钱。
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比拿死工资的工人强得多。
一万块钱对于他们家来说,不算什么。
不过,冯大婶这人精明了一辈子,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
就连冯友强都调侃他妈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
现在一听说要借钱给男人的弟弟,心里就一百个不愿意。
钱借出去倒是容易,要回来可就难了。
特别是亲兄弟,更不好说。
万一他说自己家经济困难,需要哥嫂帮助,坚持不还钱,你能把他怎么着?
她可不想看到自己的钱打了水漂,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冯大伯也觉得平白无故拿出这么多钱,心里多少有些不舍。
但是弟弟上门求助,如果一口回绝,未免显得太过无情,传出也有损自己的名声。
于是,他灵机一动,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借钱可以,但必须支付利息。
他开出的条件是,借一万块,一年后连本带利还一万一千块。
借钱给利息,这事说起来很正常,只是这利息太高了点。
他是希望借此让弟弟知难而退。
哪知道冯父心眼特别实诚,觉得自己提出借钱,哥哥也愿意借,现在却因为利息高不肯了,似乎不太好。
他左思右想,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为了表示诚意,冯父当场写下了借条,并按下手印,承诺一年后连本带利归还。
冯大伯拿到借条,开玩笑地道:“你这产权能买下来,全靠我帮忙。你家的房,怎么着也得算我一份吧?”
冯父想着终于凑齐了房款,满心欢喜,哪里顾得上这些细节,随口应道:“没问题,你是我哥,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拿到钱后,冯父一刻也不敢耽误,急匆匆地赶去办理了购房手续。
对于这一切,冯母和冯友彬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