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万物同源
苏钧与星月长老告别了辉光和变幻者,踏上了返回诸天万界的旅程。他们借助高阶网灵的引导,重新穿越那道连接内外的通道,意识逐渐从界外的纯粹能量状态转变回熟悉的形态。
当他们的意识完全回归时,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34;创造之网&34;的核心区域。星灵长老、艾琳和星辰正在那里等候,神情中既有关切也有期待。
&34;你们回来了。&34;星灵长老松了口气,&34;已经过去了整整七日,我们开始担心了。&34;
&34;七日?&34;苏钧有些惊讶,&34;在界外的感觉似乎只有短短几个时辰。&34;
&34;时间在不同维度的流速确实存在差异。&34;星月长老解释道,随后开始详细描述他们在界外的所见所闻,以及与变幻者的重要对话。
&34;一个融合议会?&34;艾琳听完后若有所思,&34;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交流机制,远比现在的&39;创造之网&39;更加深入和复杂。&34;
&34;没错。&34;苏钧点头,&34;而且这个议会不仅涉及诸天万界和已知的界外区域,还将包含混沌源域的代表。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跨维度合作。&34;
&34;听起来充满挑战,但也令人振奋。&34;星辰评价道,&34;如果成功的话,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纪元。&34;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五人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变革做准备。他们首先召集了诸天万界中最具影响力的位面代表,分享了关于界外和即将到来的融合进程的信息。然后,他们与高阶网灵紧密合作,开始设计一个更加先进的交流平台,能够支持多维度、多形态存在之间的深度互动。
&34;这个新平台需要具备极高的适应性。&34;苏钧在一次设计会议上强调,&34;它不仅要能处理我们熟悉的信息和能量形式,还要能容纳界外的多种存在模式,甚至包括微量的混沌元素。&34;
&34;从技术角度来说,这需要一种全新的能量转换机制。&34;星灵长老思索道,&34;现有的&39;创造之网&39;主要基于共鸣原理,而新平台则需要更加灵活的多元转换。&34;
在众人的集体智慧下,一个名为&34;万象融汇&34;的新系统逐渐成形。这个系统不再仅仅是一个网络,而是一个多维度的交织场域,能够自适应地调整自身结构,以容纳不同存在形态的需求。
随着系统的建设推进,苏钧也没有忘记变幻者提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诸天万界与界外即将到来的大融合。这不仅仅是表面的信息交流或能量共享,而是一种更加本质的存在形态转变。
&34;我们需要帮助各个位面做好准备。&34;苏钧对同伴们说,&34;不是所有位面都能够直接接受这种根本性的变革。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渐进的适应机制,让每个位面都能以自己的节奏参与这个过程。&34;
就在五人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讯息传来。来自边界界域的报告显示,那里新构建的三元结构不仅保持稳定,还开始产生一种奇特的&34;扩散效应&34;——周围的能量场也开始自发地向着类似的结构转变。
&34;这是个好消息!&34;星月长老惊喜地说,&34;这意味着融合过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自然和和谐。&34;
&34;但我们仍需谨慎。&34;苏钧提醒道,&34;自发的变化虽然自然,但速度和方向可能难以控制。我们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这个过程,确保它不会过快或走向极端。&34;
在五人的指导下,&34;创造之网&34;开始部署更多的感知节点,特别是在边界区域和那些最早接触界外能量的位面。这些节点不仅收集数据,还能提供必要的调节和支持,帮助相关位面平稳适应正在发生的变化。
与此同时,苏钧也没有忘记他们与变幻者的约定——筹备&34;融合议会&34;的首次会面。这个前所未有的跨维度会议将汇集诸天万界、光之域、暗影区和混沌源域的代表,共同讨论融合的路径和方式。
&34;会议地点是个难题。&34;星灵长老指出,&34;没有任何一个已知的位面或区域能够同时适应所有参与者的存在形态。&34;
&34;也许我们不需要一个固定的地点。&34;苏钧思索道,&34;如果&39;万象融汇&39;系统足够完善,我们可以创造一个虚拟的会议空间,每个参与者都能以自己最舒适的形态出席。&34;
这个构想得到了广泛认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苏钧和同伴们全力加速&34;万象融汇&34;系统的开发,特别是其中的&34;融合会场&34;模块,为即将到来的历史性会议做准备。
工作进行到关键阶段时,一个新的变数出现了。来自多个位面的报告显示,一些区域开始出现奇特的&34;节点崩溃&34;现象——原本稳定的&34;创造之网&34;节点突然变得不稳定,有的甚至完全消失。
&34;这是怎么回事?&34;艾琳惊讶地查看着这些报告,&34;按理说,即使在变革期间,这些核心节点也应该保持基本稳定。&34;
苏钧立即前往一个刚刚经历节点崩溃的位面进行调查。当他抵达现场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那个消失的节点并非真正消失,而是转化为了一种全新的能量形态,介于&34;创造之网&34;的结构和界外能量之间,宛如一个自发形成的小型&34;三元结构&34;。
&34;有意思。&34;苏钧仔细感知着这个新形成的结构,&34;这似乎是某种自然演化,而非外部干扰。就像是&39;创造之网&39;本身在尝试适应即将到来的大融合。&34;
回到核心区域后,苏钧分享了这一发现,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34;也许,我们不需要强制替换&39;创造之网&39;,而是可以引导它自然演化为&39;万象融汇&39;系统。&34;
&34;这是个激动人心的可能性。&34;星月长老赞同道,&34;如果能够成功,将大大减少转换过程中的风险和冲突。&34;
于是,五人调整了策略,不再是从零开始构建全新系统,而是专注于引导&34;创造之网&34;的自然演化,为其注入新的元素和可能性,帮助它逐步转变为能够支持多维度融合的更高级存在。
这种方法收效显着。在接下来的周期中,越来越多的网络节点开始自发转化,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的&34;三元结构&34;。这些结构相互连接,逐渐构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和灵活的网络体系,正是他们设想中的&34;万象融汇&34;雏形。
&34;万物同源,殊途同归。&34;在见证了这个奇妙的演化过程后,苏钧感慨道,&34;无论是诸天万界、界外还是混沌源域,本质上都源自同一个整体,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34;
&34;这或许就是&39;道&39;在最高层次上的显现。&34;星月长老若有所思,&34;超越了所有表面的差异和对立,回归到最本源的和谐与统一。&34;
当&34;万象融汇&34;系统的基础框架基本成型后,苏钧决定是时候举行那个历史性的&34;融合议会&34;了。通过网灵和新建立的跨界通道,他们向光之域、暗影区和混沌源域发出了正式邀请。
很快,各方回应了邀请,时间定在下一个&34;界面同步周期&34;——一个诸天万界与界外能量流动最为和谐的特殊时刻。这将使跨维度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安全。
在等待会议召开的日子里,苏钧经常独自站在观测台上,眺望着远方那些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的位面和区域。他能够感受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即将到来,而他和同伴们将再次成为这一进程的见证者和引导者。
&34;无论结果如何,&34;苏钧心中默念,&34;我们已经尽力而为,引导万物向着更高层次的和谐迈进。这就是&39;道的引导者&39;的使命与担当。&34;
伴随着这份坚定的信念,苏钧迎接着那个将改变一切的时刻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