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报纸送来的可太是时候了,真要是等他下周五送公粮时去镇所,那就什么都耽误了。
这帮知青,说白了除了念书、考大学,实在不适合在乡下农村生活。一年到头干不了多少,还有部分知青工分不够、养不了自己,得跟大队借粮度日。
再看第二个版块时,上面的内容是关于自主经济的,说得模棱两可,但有心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再加上大哥刚才话里话外都围绕着“小生意”来讲,难道说……
“哥该不会想跟着投机倒把吧。”
“你咋说得那么难听?”李梁无语的翻个白眼,“那上面不说了嘛,自主经济。”
李槊悻悻撇了下嘴,起身给他们俩搬了凳子。
“坐下聊吧,估计你们要说的事儿不小。”
李梁也没客气,坐下后就把自己要去南方倒腾衣服、把家搬去省城的事情,详细讲了一遍。反正办公室里就他们仨,说话声音小一些,完全不用担心被别人听到。
他说的无比自然,李槊却听的心惊肉跳。
怎么大哥、大嫂经历完儿子闹自杀后,就彻底不受控制了呢?想法一个比一个令人毛骨悚然。
做生意也就罢了,还要搬家去省城,这是连根都不打算要了啊!
“……我知道现在你很难理解,但我家有仨儿子。光盖娶媳妇的房子就得小两千,哪有钱?这还没算聘礼呢!据说县里现在流行三转一响和四十八条腿,咱这边目前没有,谁知道过两年会不会流行?生养他们一场,总不能啥都不给置办吧。”
当着土著弟弟的面,他必须拿出自“我感动式牺牲”的奉献精神。搬出实实在在的根本问题,就算李槊不理解也得理解。
蛇打七寸,不得不说李梁是了解他的。
听到娶媳妇盖房还有聘礼,李槊心头一震,的确没有再劝的意思。
他家也有俩小子,这些年他们夫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的就是给三个孩子攒聘礼、攒嫁妆。他攒的那些家底儿都不够用,更别说大哥之前那么懒散的挣工分,更加不够。
看来是得努力学习,混个像样的文凭。不然儿子都得跟着打光棍,那就枉为人父人母了。
“放心吧大哥,你想啥前儿走知会我一声,我去县里给你开介绍信。家里你不用惦记,我肯定经常过去。”
李梁见他这么痛快就答应了,激动地拍下桌子,说:
“到底是念过书的,这思想觉悟就是不一样。你嫂子跟我闹半天了,又是哭又是喊的。”
莫名背锅的程瑶,只觉头上一阵乌鸦飞过,但也不能不顺着,只能长叹口气。
“我因为啥跟你闹心里没数?如果一开始你就努力挣工分,也不至于现在屎堵腚门才开始着急。”
话糙理儿不糙。
李梁忙不迭点头求饶——
“是是是,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
话落,吴老五拉门进屋,见他们夫妻也在,惊讶道:
“咋这么早回来了?病看得咋样?”
“还行,开了药,让两个月后再去复查。”程瑶笑着回答。
见刘斌和王三柏他们也进来,程瑶拿两份报纸递过去。
“啥啊?”刘斌不解,但还是接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