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五,还有半个月就过年了。张虎兰记得叶红云说她们腊月二十要回京城,于是她提前几天把香肠给送了去。
除了香肠,张虎兰还给拿了两腊猪脚。
今天去县城,顺便去牙行看看能不能买到合适的下人。
张虎兰把香肠和腊猪脚交给叶红云的丫鬟,并说道:“夫人,这香肠和猪脚不能捂着,都还要再晾晒晾晒。我怕大人夫人提前回京城了,所以给提前拿了过来。”
叶红云笑着道:“多谢多谢!”
“夫人客气了。夫人和大人都帮了我不少,我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夫人,就是送点自己做的吃食而已。”
叶红云问:“你这香肠怎么吃的?”
“用热水洗一下,整根放锅里煮,煮上一刻钟就好,然后切片就可以吃了。也可以先切片,然后放盘子里上锅蒸。但不能切片了放锅里煮,那样香肠的味道全都流失了。”
叶红云偏头看了下丫鬟,丫鬟连忙道:“奴婢记下了。”
张虎兰随后问叶红云:“夫人,我想问一下,年后我想送家里的三个侄子去读书,您知道哪家书院好些吗?”
叶红云道:“当然是县学最好了。”
叶红云想了下问道:“你侄子之前读过书吗?”
张虎兰摇头,“不曾读过。”
“那他们进不了县学。”
叶红云解释,“进县学读书最起码要上完蒙学的学生才可以,要是之前没读过书的不能进。”
“你要先送他们去蒙学。蒙学倒是好找,县城有好几个蒙学。不过蒙学也要好好找,一个好的启蒙先生很重要。”
“只是我对哪家蒙学比较好不是很清楚,我问问老爷,他应该清楚些。”
叶红云立即让丫鬟去前堂找吴德用,吴德用没有过来,他现在挺忙的。要回京城,他得把县衙的事情安排好。
吴德用给了丫鬟一张字条,丫鬟拿着字条回来说,“张夫人,大人让你拿着这张字条去城南的唯心书院找扶山长。”
张虎兰连忙接过字条,“多谢多谢!”
张虎兰没有多待,向叶红云告辞后就离开了县衙。
骆长其问:“咱们现在就去牙行?”
“不,先去城南的唯心书院。”
“大侄女是给几个侄孙找书院?”
张虎兰点头,“嗯,县令大人给介绍的。”
骆长其就笑着道:“大侄女和县令大人县令夫人的关系还真是不错。”
张虎兰笑着说,“县令大人和县令夫人都挺好的,吴县令是难得的好官。”
骆长其点头,“吴县令的确是个好官,不然今年县里的百姓可就难熬了。”
两人打听唯心书院的具体位置后来到唯心书院大门前。
张虎兰上前对书院门房说道:“大爷,我们是来找扶山长的。”
门房大爷问:“找扶山长什么事?”
“我家有三个孩子想进书院来读书,是县令大人让我来找扶山长的。”
门房大爷听是县令大人让来的,看了张虎兰一眼,然后就点头道:“你先等着,我去通报一声。”
门房大爷也是个瘸腿的,走路一瘸一拐。
过了好一会儿,门房大爷才回来,“你们进去吧。进去往左拐再往右拐,然后往前一直走。尽头有一栋小木屋,扶山长就在那里。”
“好的,多谢大爷!”
张虎兰一个人进了书院,骆长其在外面守着。
张虎兰按照门房大爷说的,找到那栋木屋。
轻轻敲响房门,里面传来声音,“进来。”
张虎兰推门而入,屋内香烟袅袅,一个头发已经全白的老人正拿着本书在认真观看。老人旁边的小火炉上煮着茶,茶水咕噜咕噜正开着,往上冒着热气。
张虎兰见礼,“见过扶山长!”
扶昔阳微微点了下头。
张虎兰把吴德用给的字条呈给扶昔阳,开口道:“扶山长,我是县令大人介绍过来的。我想送家中的三个侄儿到书院来读书。”
扶昔阳又微微点了下头,只是扫了一眼纸条,然后开口道:“孩子带来了没有?”
“还没有。”
扶昔阳又问:“孩子多大了?之前可曾读过?”
张虎兰回答:“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还有一个七岁。”
“七岁未曾读过还正常,但另外两个,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都未曾读过,之前为何不让其读书?”
“以前家中贫寒,付不起束修,所以耽搁了几年。如今家里条件好些,所以就想着送孩子来读书。”
扶昔阳又微微点头后开口问:“那你们送家中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什么?”